【奔流文化·寻陇】盐井非井,一口“宝瓶”隐藏的秘密

奔流新闻2023-02-28 19:36

探寻陇原盐井文化②


【1】


盐官镇盐神祠的这尊“盐圣母”的神像慈祥端正,身披彩绸红带,感觉让人亲近,当地人便称呼她为“盐婆婆”了。



传说在古时候,盐婆婆去漳县找盐爷爷相会,盐爷爷就把盐婆婆留在当地,不让她回来。两人感情日益倍增,盐婆婆也不愿回家了,此后这里的盐水就渐渐干涸了。


当地百姓祭祀祈祷盐娘娘,让盐娘娘把盐婆婆叫回来,盐娘娘叫盐婆婆回卤城,盐婆婆怎么也不想回,盐娘娘无奈,只好叫来手下的神,把盐婆婆用铁索捆绑了强拉回来。


盐婆婆回到盐官后,盐水又“咕咚咕咚”冒出来了。为了百姓的生计,盐娘娘只让盐爷爷和盐婆婆一年见一次面。


在盐神庙,有这样一副对联:“天上牛郎织女七夕银河相遇;人间辖盐夫妇四月漳邑重逢。”盐娘娘自此成了专管盐神的“盐圣母”,当地百姓为她修建了“盐神庙”。


“盐婆婆”家在西汉水,而“盐爷爷”却住在数百公里之遥的漳河上游盐昌河畔。


特意去往漳县的盐井镇,就是去探望饱尝思念之苦的“盐爷爷”。


在古代却有许多文化名人对盐井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除了“诗圣”杜甫之外,“书圣”王羲之的《十七帖》记载了他向益州刺史周抚询问“盐井、火井皆有不”。表述了一睹蜀中盐井的愿望。



令人深思的是,盐井有什么魅力吸引王羲之的目光?是盐井的深邃,还是盐井的文化味道?


王羲之想去探访的自贡盐井采用中国传统的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凿成,目前仍在生产井盐。生产区域建有碓房、大车房和灶房,主要生产设备有天车、碓架、大车、汲卤筒等,都是记载井盐历史的活标本。


那么在漳县盐井镇,它的盐井是怎样开凿的呢?它传统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又是怎样的呢?


【2】


盐井镇政府所在地地处漳县的西南方,和漳县县城隔河相望,从山谷深处奔涌而来的盐昌河纵贯全镇。



盐井镇现在保存下来的古盐井还有两眼,一是上井,一是下井。上井就在盐井镇的盐史博物馆中,按照地方志的有关记载,它应该是秦人所开凿的,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了。而另外一眼是下井,就在小镇的正街,也是先秦的一眼古井,上井出的一担盐水可熬盐15斤,下井的则只有10斤。


在盐史博物馆可以看到一座小小的碑亭,碑亭前面是一座并不起眼的水井。


石碑之上书写“宝井汲玉”,诗意地描写了它在盐井镇人心目中的位置。在暗弱的灯光下,我们揭开罩在井上的铁栅栏,向下望去,只见井壁似硅化木砌成,看起来木纹犹现,敲之铮铮若磬。从井口往下看,幽幽反光像是折射着更为久远的历史,八角形层层叠叠砌出的木质井壁下,一泓浑黄的井水犹自水波潋滟,看着让人有点目眩。


这口井目前的深度已经是27米深,难道它以前的深度不是这样的吗?在大殿只见到水桶、笊子、木匣、戳记、“水牌”等简单的物件,想想记录中自贡盐井那些巧夺天工的天车、碓架和复杂的生产工艺,两者似乎不可同日而语。


随后工作人员揭开“盐井非井”的奥秘却让人大吃一惊。这口盐井并不是古时的人们开凿出来的,实际上它是在大地之上天然的一眼盐泉。漳县古盐川的先民们在收集和食用硝盐的活动中,发现了这处露头盐泉,便从中取卤食用,逐步形成盐井,这便是漳盐开发生产的前奏。


【3】


人们先把盐泉用木板围成井,然后安装上井口,既保护了水源又顾及自身的安全。



这里正是河道边上,后来一次次的洪水不断袭击这里,层层淤积的泥沙将井台逐渐抬高。最后就已经达到了27米。木头经过盐水浸泡后,坚硬如铁,所以老井才能保存至今。


那方木头的“水牌”也大有玄机,它就是旧时官府发放的可以生产井盐的“许可证”,盐工们凭此物件就可以到盐井汲取卤水,然后在家中的作坊“煮土为盐”。


“宝井汲玉”,列为漳县的八景之一,成为漳县的标志性景观。


手工制盐首先是从盐井中取水倒入大铁锅中,然后用木柴煅烧,大火使水沸腾后改用小火使水分慢慢蒸发。待锅中起泡,水分逐渐蒸发完,盐就沉淀而出,最后用粗瓷碗舀到木圈中定型、储存。经过六个小时的熬制,50斤水就熬出了14斤半的食用盐。



“万灶青烟皆煮海,一川白浪独乘风。”这是描绘盐业生产盛景的诗句。盐川古寨“万灶青烟”的热闹景象,在创造了可观经济收入的同时铸就了人们意想不到的繁华盛世。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能看到以盐川古寨盐水井为中心,分布着上百家熬盐的作坊,称盐锅房,一律半敞篷式,高的矮的,各具形态。工坊内熬盐大锅大灶、提炼盐的工具以及陈列整齐的各类成品盐蔚然成观。


漳盐开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进入黄金时期。如今现代化的制盐企业早已崛起于盐川古镇。土法手工制作的井盐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让其中蕴含的井盐文化仍然保持着生命力。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刘小雷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电话:19530461646    

微信:BL19530461646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温雅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
QQ空间
举报
用户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