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2023-12-22 06:54
今日冬至
不少北方地区
都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今天,《文博日历》邀你
“尝”一口千年前的饺子
01
起猛了!
这确定不是穿越来的?
看!这不正是我们熟悉的饺子?
这可不是模型
而是1000多年前的“真”饺子
是195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
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发现的
可见饺子在当时
不仅在中原号称“天下通食”
还随丝绸之路传到西域
成了当地人的美食
除了饺子
还出土了摆盘精致的月饼、千层酥等
各类“花式”点心
馄饨、春卷、胡饼等美食应有尽有
唐朝时期 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文化多元融合
饮食文化也在交融中蓬勃发展
这组精美的面点就是最好的印证
这些点心为啥“千年不腐”呢?
这和吐鲁番炎热干旱的气候密不可分
饺子和其他面点在下葬后迅速脱水
得以保存至今
虽历经千年,色泽依旧
让人垂涎欲滴~
02
饺子里的中国文化
在中国人眼里
没有什么是一顿饺子解决不了的
饺子的历史悠久
根据古籍记载和出土文物
至少在汉末
饺子就已成为人们最爱的美食之一
△蜀汉时期 灰陶庖厨俑
但你知道饺子其实是医生发明的吗?
相传在东汉时期的一个寒冬
有很多百姓耳朵被冻伤
“医圣”张仲景为此研制出一副御寒的方子:
羊肉和祛寒药材一起熬煮、捞出切碎
再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的“娇耳”
煮熟后给每人一碗“袪寒娇耳汤”
就这样,从冬至吃到过年
百姓慢慢康复
于是,人们就仿照“娇耳”的样子
做过年的食物,庆祝新年
并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的事迹
因时代、地区、制作方法等不同
饺子有很多不同的名字
如“角儿”“扁食”“馄饨”等
到了明代,饺子有了专用名称
《万历野获编》中记载道:
细皮薄脆对多肉馄饨,椿树饺儿对桃花烧麦。
可见馄饨、饺子、烧麦
在当时已有了明确的区分
不仅如此
古人吃饺子时的蘸料也不输现代
△滤醋画像砖 魏晋
除了基础的醋外
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
又引入了大蒜、胡荽(suī,香菜 )
等“灵魂”小料
一碗饺子不仅能熨帖寒冬
亦能承载文化
03
古人的冬至
除了饺子,还有……
每近冬至
“南圆北饺”之争便悄悄拉开帷幕
古人的冬至美食可不止汤圆、水饺
清代王府的冬至日
中午祭祖、吃馄饨
晚上“画九”、吃火锅
要的就是这满满的节日氛围感
除了吃顿美食,暖心暖胃
“画九”也是冬至日必备的“仪式”
(“画九”即为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
△九九消寒图
古人将风雅精神
融进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即便是漫长枯燥的冬天
也有美食、美酒
和唯美的中国式浪漫雅趣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愿你在这个
一年里夜晚最长的一天
有汤圆、有饺子
有家人、有朋友
共同期待春天的到来~
来源丨央视新闻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温雅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