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04-17 20:51
近日,兰州市七里河区秀川小学三年级(3)班学生张书铖“出圈”,源于其另一个身份——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讲解员。他字正腔圆、纯熟沉稳的讲解,获得无数网友的点赞,大家亲切地称其为“满级讲解员”“小孩哥”。
“大家看,这是一道化石尾痕,可能是数万年前一只恐龙对另一只恐龙在回眸一笑时尾巴划过的痕迹……”在甘肃省博物馆二楼古生物化石馆,张书铖从容大气、绘声绘色地讲解着门类庞杂的化石,吸引了不少参观的游客驻足拍摄。大家纷纷点赞:“专业度拉满”“神态语气都‘拿捏’住了”!
历史科普两者兼得
与同龄孩子相比,9岁的张书铖沉稳、大气。
“他说话比较早,语言天赋也很好,1岁5个月就会背诵五言古诗词了。”注意到孩子的天赋,妈妈姜楠有意识地开始培养,“从小就喜欢读历史和科普书籍,中国历史、人物传记、党史、世界历史等都比较喜欢读,阅读范围比较广。”久而久之,张书铖头脑中储备的历史知识越来越多,对文物也产生了日益浓厚的兴趣,后来学习了一段播音主持后,对他的语言提升有了很大的帮助。
去年2月份,甘肃省博物馆招聘志愿讲解员,姜楠得知消息后,征求了小书铖的意见,当即报了名。“博物馆学习氛围特别好,当时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幸运的是,小书铖通过了面试,成了一名见习讲解员,经过系统培训后,于去年6月“上岗”。
刚开始接触文物知识,要完全理解讲解大纲中的专业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不会的东西就请教老师,也会在培训间隙查资料,不断补课充实自己。”
“见习”半年后,要成为正式的志愿讲解员,必须“过五关,斩六将”,接受全面的考核,这对小书铖来说也是一次能力的全面检阅。
“为了记住讲解的所有内容,有一周时间,每个晚上复习到凌晨一两点钟,那个过程也挺难的。”提及当时要考核成为正式讲解员的学习过程,小书铖记忆犹新。
为了使讲解更生动准确,妈妈姜楠把每一张要讲解的文物图片打印出来,贴在家里,让张书铖模拟展馆现场对着图片一遍遍地练习,从对解说词的陌生不理解到熟练掌握,从原地站立生硬背词儿到手眼口协调引领参观者行进式讲解,从讲解词到体态站位再到路线,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经过几轮考核,今年2月份,小书铖正式成为省博物馆志愿讲解员,佩戴上胸牌,别上“帅气”的耳麦,那一刻,小书铖开心又自豪。
小讲解员“火”了
在省博物馆,张书铖主要讲解古生物化石,“这里是一个神奇的化石世界,有当今世界保存最完整的黄河剑齿象,完整的古鳄鱼化石,还有鱼类、巨犀、古长颈鹿等化石……”“太古宙距今约39亿年-35亿年的时间,地球上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以及海水的相继形成为太古宙生命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张书铖对馆内的每一件化石如数家珍,20-30分钟的讲解中,年代数据精准,历史脉络脱口而出,还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化石进行解读,生动而幽默。
“讲解是我很喜欢的事,不紧张。听的人越多越兴奋,这是对我讲解的认可。”从小被称为“人来疯”的小书铖说,“讲解让我很有成就感,从没有觉得累,只觉得要学的东西更多。”
“其他讲解老师给我的帮助很大,跟着他们也学习了很多东西。”小书铖说,哪怕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会反复观察、学习、揣摩,回家后一遍遍练习。
姜楠说,小书铖从小个性比较强,有主见,读书看电影后,有时候讨论一些观点时会据理力争,“自己认定的就不会变。”
在学校里,小书铖同样“小有名气”。他的一名代课老师告诉奔流新闻记者,小书铖平日里涉猎广泛,特别喜欢看书,书包里总能看到他装着一些历史、科普类的书籍,并且各科成绩也好,读书速度很快。课堂上,表现特别活跃,尤其是讲到一些和历史文化相关的知识点,他总是会积极踊跃地发言。
对于走红“出圈”,张书铖“有点意外”但也“比较淡定”。他说:“这是大家对我的认可,自己的讲解能被这么多人喜欢,我觉得也有点小成就感。”
妈妈姜楠也说,“知道自己在网上刷屏后,孩子情绪比较稳定。”
谈及未来,小书铖说,他会继续当好讲解员,“甘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我对丝绸之路历史也很感兴趣,希望把现有内容讲好之后,再去了解和讲好丝绸之路馆的故事。”
志愿讲解员需层层选拔
事实上,在甘肃省博物馆里,像小书铖这样的少年讲解员有不少,占总志愿者的近半人数。他们身穿统一服装,佩戴着精致的讲解耳麦,在各个展厅间穿梭,以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向游客们娓娓道来每一件文物的背后故事和历史渊源,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甘肃的故事。
甘肃省博物馆负责志愿者工作的刘婷说,自2008年起,甘肃省博物馆每年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至今已有16个年头,报名人数达16万多人,目前在册志愿者1173人,有老师、记者、学生等,年龄从6岁半到72岁,跨度较大。“比起成年志愿者,少年志愿者讲解任务较少,在保证史实无误的基础上,博物馆鼓励孩子们按自己喜好的风格讲解,有的孩子喜欢讲故事,有的孩子喜欢介绍考古的过程,每个人的讲解都体现着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但想要成为一名志愿讲解员其实并不容易,必须经过层层选拔。据悉,每年年初甘肃省博物馆招聘信息发布后,有几百位报名者要经过一轮初筛、一轮面试留下的才能进入讲解培训阶段。2023年的“竞争”格外激烈,志愿者报名人数达到1000人,创下历年来的高峰,最终录取比例也由1:8变成1:10。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志愿者要进行试讲,每人有两次考核机会,通过试讲考核的志愿者,还有半年“见习期”,其间也会有专人监督指导考察志愿者在岗位上的表现。最终顺利留下的志愿讲解员每年还需达到至少20次合计5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而这些孩子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对文物知识有深厚的了解和热爱。
如今,这个志愿讲解员群体,已成为博物馆的一张名片,也成为讲述、传播中华文化的小使者,为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图·视频 丨奔流新闻记者卢伟山 欧阳海杰 师天铭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柴立华
师天铭
奔流新闻记者 视频新闻
欧阳海杰
奔流新闻记者 全域新闻
樱
2024-04-18
文化传承
张原诚
2024-04-17
关注9岁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