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2024-12-30 10:12
恍惚间,仿佛时空倒转,在这依稀的石阶古道之上,一队马帮正在经过,马背上驮满了茶叶、粗盐等货物,崖下是奔流的河水,尽管马儿喘着粗气,皮毛因汗水打湿而油光发亮,可牵着马匹的汉子却神情自若,丝毫不在乎脚下窄窄的栈道,以及喷珠溅玉的河水。
为什么一条百年古道会有“牛尾”这个奇怪的名字?据当地群众讲,牛尾古道地处群山之间,是一个天然的关口,古时都叫“牛仪关”,因当时一个名叫牛仪的守关而得名,在方言中,“尾”的读音和“仪”相同,加之关前古道的样貌形似牛尾,时间长了,以讹传讹,关便成了牛尾关,而路也被称为牛尾道。
“牛尾古道”可追溯到羌人政权“宕昌国”和氐人政权“仇池国”时期。“古道”的南北线和东西线可能既是两国的边界线,又是主要交通要道。当时这条“古道”的重要性对于“宕昌”和“仇池”两国来说是可想而知的。“牛尾古道”到宋金对峙时期其重要作用一下子凸显了出来。
守卫蜀口,保护东南,关键在于川陕战区的“劲兵健马”。茶马、茶盐贸易成为南宋立国东南的国策之一。
当时地处甘青川草原交界的宕昌,是全国最大的茶马互市市场。宕昌羌马在当时的政治、军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宕昌马市的兴衰与马匹交易的数量与质量对南宋军队的战斗力和战争胜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南宋朝廷曾委派名臣张舜民在宕昌钦化禅院兼管茶马交易,绍兴三年(1133年),益置互市于宕昌,故多得奇骏。如果说商末进入西汉水流域养马的秦人属于外来族群,而氐羌人则是世居陇南的土著。
▲宕昌化马镇的“化马神树”
《魏略·西戎传》记载,氐人“俗能织布,善种田,畜养豕、牛、马、驴、骡”。许多氐族部落以白马为图腾。古代羌人是由多个不同族群组成的游牧民族,其中生活于陇南的宕昌羌曾在南北朝时期建立过宕昌国,他们和氐人培育的西垂马是两宋时期朝廷用于抗金战场的“秘密武器”。
▲甘肃省宕昌县滑石关(观音庙),白龙江畔临崖栈道历史旧影。美国旅行家约瑟夫.洛克在1925年拍摄。
《宋史·兵志》载:“马分为二:一曰战马,生于西垂,来自宕昌、峰迭峡(今舟曲)、文州(今文县);二曰羁縻马,产西南,短小不及格”。
在陇南抗金保蜀的名将吴璘曾感叹说:“马者,兵之用也。吾宁罢去,不忍一日误国军马。”而羌马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从宕昌赶到西和州,“牛尾古道”是直线距离最短、最便捷的一条道路。
“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
宋、番茶马交易的茶叶主要来自四川和陕西汉中地区,并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通过古蜀道和陇道,从事茶马贸易。而所易之马主要为陕、甘番区的战马,承担运送茶叶和输送马匹主要任务的秦蜀道,也就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茶马商道。秦蜀道在宋朝政府抗击辽国、西夏和金国的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宕昌的哈达铺镇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
在北茶马古道进行茶马互市的部族,主要是来自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地区。北茶马古道的运输线路,如同一条大河有许多支流那样,还有无数支线如蛛网般密布在每个角落,将西北地区各省各地紧密连接在一起。马帮人牵着驮载货物的骆驼、马匹远道而来进行交易活动,使这片广袤的地域一直保持着活跃和生机。
宋明时期,官方在“岷州”和“宕州”设立“市”来进行马匹贸易,但马匹并不限于本地所产,西边的牧马族群亦可以带着马来此交易。
▲西垂马
为何在“岷州”和“宕州”设“市”,则有其原因,推测如下:其一,“岷州”和“宕州”在交通上可往北、东、南三个方向延伸。若往北可以进入临洮、兰州、河西地区,往东可以通过陇西盆地进入渭河流域,虽然往南为纵横交错的河谷,来往艰难,但依然可以穿行,且南北交往至迟在马家窑文化已经开始;其二,“岷州”和“宕州”在当时是某种意义上的“边界”,生计方式、文化习俗等方面受到东、西两边文化的碰撞和冲击,无论是对于远道而来的商贾,还是对于周边参与贸易的人群而言,都是较好的贸易地点。
▲宕昌岷江上的握臂桥
那么,茶马互市的贸易盛况怎样呢?可以推测,当时边市的规模很大,摊位边堆着形形色色的货物,栏圈屯有数百匹马,商人熙来攘往…… 现场由官员管理,驻兵维持,部落首领也派人到场监督。大家互通有无、各取所需,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群众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联系,方便了关内外的民众,政府因此也可增加税收。通常茶马边市每年定期开放1-2次,每次开放的时间约15天。
北宋以来,宕昌马市所买马匹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所买战马由宕昌经良恭(今南阳)驿、牛脊(今礼县沙金乡牛尾关)驿到大潭县(今礼县的太塘)城、再由大潭到龙林过西汉水到西和州,由西和经成州、河池(今徽县)越铁山至兴州(今略阳),入兴元(今汉中),转拨内地。到了南宋宋高宗南渡后,在包括现在陇南市的西和、武都、康县、文县在内的川陕边境开设了八个茶马场进行茶马交易。
绍兴年间,宋金议和,南宋又在沿边的西和州威远(今西和县城附近)、旧州(今宕昌理川)、岷州胜闾(今岷县闾井)等地设置博买铺,与金人控制的秦陇地区通商贸易,主要是购买战马。
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互市”全兴盛起来。而在牛尾关西面的宕昌、舟曲一带是羌藏民族的集聚区域。他们在长期生活中,养成了喝酥油茶的生活习惯,而且对茶叶需求的迫切性,远远超过了其对绢帛的需求,但那里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又供不应求,藏区却产良马。于是藏区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及日用器皿等等,在内地与藏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川流不息,最终形成了陇南茶马古道的重要支线牛尾古道。
如今,牛尾村村民的日常生活,已经不再需要通过这蜿蜒在峭壁之上的细长古道了,但留在茶马古道上的探险足迹、铃铛的清响,还有背脚子们“放哨”时高亢的号子,沿途的惊险经历和发生的种种故事,仍然是我们愿意苦苦寻找的历史文化记忆。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刘小雷
相关阅读: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杨倩云
刘小雷
奔流新闻记者 文化新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