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文化·寻陇】洮州卫城,千年不绝的雄风浩荡(上)

奔流新闻02-26 20:34

洮州卫城,位于甘南州临潭县城东35公里的新城镇新城村,俗称新城,具有很高的人文历史价值,其为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西平侯沐英所筑,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卫城遗址。


夕阳下的新城(38694362)-20250226202921.jpeg

夕阳下的新城


作为明代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九边十三镇”中甘肃镇的关键一环,洮州卫城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洮州的建筑风格、军事防御体系、民俗文化等,都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军事、文化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08年,洮州卫城所在的新城镇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列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洮州卫城晋列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1


洮州卫城筑于临潭县东陇山脚下的南川,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它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站在新城南面的公路上,洮州卫城尽收眼底。


远观洮州卫城全貌,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整个城池并非建在空旷的平地上,而是巧妙地依据“一半山一半原”的奇特地势而建,宛如一幅自然与人工完美融合的画卷。前城筑在平地上,呈直线造型,规整有序,体现了古人严谨的规划理念和对称美学。一道城墙从现在的新城镇横贯而过,仿佛是历史的轴线,串联起过去与现在。


洮州卫城的瓮城(38694361)-20250226202918.jpeg

洮州卫城的瓮城

  

后城的城墙则完全随山势而建,呈不规则形状,顺着凤凰山的山脊蜿蜒延伸到附近的几座山头,不时有烽火台、瞭望台巍然耸立,远远望去,如同一条蛰伏许久、蓄势待飞的巨龙,威势逼人。这些烽火台不仅是军事防御的重要设施,更是古代通讯技术的杰出代表。在那个没有现代通信工具的时代,烽火台通过烟火传递信息,一旦有敌情,便能迅速将消息传递出去,为卫城的防御争取宝贵的时间。


东陇山,俗称凤凰山,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当年筑城时,地点原选在卫城以东5公里的扁都川,就在开工放线之时,突然飞来一只五彩凤凰,衔起线绳,直落东陇山。主持筑城的将军认为这是天意,于是便将卫城改筑于东陇山脚,从此东陇山就被称为凤凰山。


02


据史料记载,新城最早始建于北魏太和五年(公元481年),是吐谷浑十一世十四传王符连筹所建,最初命名为洪和城。到了唐代,新城成为唐蕃古道上的重要古镇,文成公主入藏走的就是这条道路。唐蕃古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的纽带,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吐蕃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新城成为了多元文化汇聚的中心,繁华一时。


然而,经五代至北宋时期,新城逐渐衰落,多为吐蕃所控制。明朝初年,朱元璋出于巩固边防的考虑,命军队死守洮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由西平侯沐英、曹国公李文忠在此基础上对该城进行了加固扩筑,此后人们便称此城为洮州卫城。这次大规模的扩建,使洮州卫城的规模和防御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成为明代西北边防的重要堡垒。


冬日的海眼(38694366)-20250226202924.jpeg

冬日的海眼


洮州卫城内城由城垣、城门和烽墩构成,这些建筑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充分展示了古代建筑艺术与军事防御的完美结合。


专家从形制结构上分析,洮州卫城与其他所见城垣有着诸多不同之处,堪称古代建筑中的独特范例。它因山势造型,采用多分区结构,城分前后,后城又分东西,前城方直,后城随形,巧妙地将山脊沟壑纳入城内,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增强了防御能力。这种独特的布局方式,体现了古人对地形的巧妙利用,展示了他们卓越的规划能力。


在城内构筑多座烽火台,这在明代卫城中独一无二;外城墙台(俗称马面)向内,这在卫城构筑中仅此一家,展现了其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烽火台的设置,不仅提高了卫城的预警能力,还为军事指挥提供了便利。而外城墙台向内的设计,则增强了城墙的防御强度,使敌人难以攻破。


按照勒石的标注,洮州卫城曾经有四大城门,东为定武门,南为迎熏门,西是怀远门,北是仁和门。此外,除四大城门之外,还另开水西门,以城门和城垣马道将内外城连为一体,使各分隔区域相通,在防卫中便于相互策应,体现了其军事防御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这些城门不仅是城市的出入口,更是城市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然而,历经六百余年的漫长岁月侵蚀和兵燹之灾的洗劫,大部分城门都已损毁,最终只有迎薰门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它那斑驳的墙体、厚重的城门,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


03


在明代的军事体系中,卫城是一种特殊的防卫堡垒。与普通州县不同,卫所没有实际的领土划分,它直接隶属于中央朝廷,是屯兵、调兵的重要站点。洮州卫充分展现了其据地守土、戍边屯垦的屏障作用。


明时的洮州,涵盖了现今甘南州的临潭、卓尼和碌曲的洮河流域,洮州卫城则是这一区域的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它位于临潭县新城镇所在地,西距临潭县城(旧城)37公里,东距岷州卫城(岷县县城)60多公里,处于多条交通要道的交会点,是连接各方的关键节点。


26202927.jpg


洮州卫城建成后,为了进一步加强防御,在围城四周百十里之内,以辐射状构筑了几百个寨堡关塘和烽火墩台。当时的临潭境内筑有十二关,如今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冶力关便是其中之一。这些防御工事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网络,拱卫着洮州卫城,也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历经六百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这些防御工事虽已失去昔日的光鲜亮丽,变得形态沧桑,但它们宏大的身躯依然顽强地驻守在洮州大地。


在洮州卫城,处于镇中心位置的隍庙也是一处不可不去的地方。


新城隍庙始建于北宋时期,最初是吐蕃唃厮啰首领 “鬼章王” 的官邸。元初,忽必烈南征云南大理国时,路过洮州,驻跸于此,至今在民间有金銮殿的说法。


隍庙现存的主建筑有殿宇四座,分别是正北大殿、东西两偏殿、山门楼台和东西廊房。这些建筑均为典型的高阶深廊、飞檐斗拱、复娲瓦彩绘的歇山式木质中式建筑,工艺精湛,风格独特,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在隍庙前,都会上演一场民间期盼已久、蓄势待发的迎神赛会活动。


那又是怎样热闹的景象呢?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刘小雷

摄影丨花盛


banquan.jpg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杜平海

刘小雷

奔流新闻记者 文化新闻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
QQ空间
举报
用户评论

网友58415

2025-02-27

👍

TiAN

2025-02-26

👍

张原诚

2025-02-26

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