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望河亭】强换招牌风波,该反思什么?

奔流新闻04-15 22:57

河北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事件,以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的一纸“情况通报”收场——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

 

从介入到通报,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的处置可谓快速果断,也在一定层面回应了社会关切。但该事件留给我们的反思空间,依然值得深究。

 

反思“拍脑袋决策”太粗。无论城市治理还是营商环境提升,都不应该依赖一拍脑门子的冲动性决策,更不能取决于某个负责人的个人偏好,而是需要仔细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商户、群众的切实需求,对决策的正当性、可行性进行科学评估。多帮忙、少添堵才是上策、长策。

 

反思“闲不住的手”太长。对市场经营主体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于政府权力部门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强换招牌式的瞎指挥、胡折腾,本质上是行政权力之手伸得过长、对市场主体自主经营粗暴介入的乱作为。细抠店招颜色,表面看似“操碎了心”,实际上搅乱了商户的正常经营活动,破坏了营商环境。

 

反思“鸵鸟式回避”太久。强换招牌事件引发的舆论持续发酵多日,在联合调查组的通报出来前,涉事当地面对公众质疑几乎不声不吭,我行我素。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回应媒体时甚至抛出“如果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改回原颜色,自愿”的敷衍颟顸之词,毫无听取意见、跟进研判、整改问题的意思,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当然,需要反思的不止于此。比如,三河市那则所谓的“口头通知”何以堂而皇之被奉为执法依据?来回折腾换招牌造成的商户经济损失谁来承担?进一步说,三河市的问题在其他地方、其他领域是否存在?

 

三河市强换招牌风波中,舆论高度关注背后是公众迫切期待。希望以此为前车之鉴,地方政府在城市治理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中,能够在保持权力克制的前提下依法行政,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决策,切实以“有为政府”推动“有品城市”和“有效市场”构建,真正做到“对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坚决维护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文丨奔流新闻评论员 张海龙

原图.jpg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梁秋燕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
QQ空间
举报
用户评论

网友58415

2025-04-24

河北

张原诚

2025-04-16

关注一下

2025-04-16

三河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整个河北都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