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05-06 10:28
彭阳,这个古地名在两汉时期热得发烫,充满烽火连天的意味,它是汉匈交兵的军事要地,历经兵
两座古城因何同名?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神秘的关联呢?
在两汉,先后隶属于北地郡、安定郡的彭阳县,一直是抵御匈奴南下的边关要地。
西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匈奴老上单于,率领14万铁骑,杀气腾腾,一路南下,攻向大汉北地、安定郡,侵朝那,占萧关,掳民夺地,抢劫了大量财物和牲畜。北地郡都尉孙卬奋勇抵抗,因寡不敌众,战死疆场。随后匈奴人掠城破寨,打到彭阳,又烧毁回中宫,祸民月余,威胁长安。
西汉王朝遣大将军张相如、栾布等发兵30万车骑,向彭阳一带进军,匈奴看到汉军兵多将广,军威强盛,不待汉军发动攻击便闻风而逃,汉军收复失地。
后来,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彪所作的长赋《北征赋》中,叙述了他亲临彭阳的经历和对战乱的感叹。其中写道:“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恨以伤怀。抚长剑而慨息,泣涟落而沾衣。”
据考证,朝那、萧关,都位于今天宁夏固原境内。让人困惑的是,在如今的宁夏彭阳县和甘肃镇原彭阳乡都存在彭阳古城遗址,那么,匈奴人当年兵锋所指的彭阳,以及班彪途经的彭阳,究竟在何处?
彭阳古城遗址
我们先来到镇原县的彭阳古城遗址,它位于茹河下游北岸的一处台地上,就在乡政府附近。从穿过乡政府门前的公路很远处,就看到路边一道斑驳的城墙蜿蜒而来,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庄重而柔美。
经目测,古城近方形,周长约1000米,依山势坐北向南修筑,北依大山,南临茹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古城墙保存较好,东、北、南地面上均有城墙残迹,东北角段城墙方正,高3米到6米,墙基宽5米到7米,顶残宽4米,均夯土板筑而成。
彭阳古城遗址
在西北角,依地势沿沟边削墙为城。西城墙遭破坏较为严重,但墙基仍在。东、西墙正中各有一豁口,应为原城门址,东门口地势开阔,当地人称之为“东门台”。
在古城遗址上,不断有文物出土,它们从不同角度叙述着当年的景象,印证着那段让人难以忘怀的历史。
秦汉以来,中原封建王朝经常为北方部族的入侵所困扰,从秦汉到隋唐,乃至后来的宋、明等王朝,莫不如是。陇东地区从秦朝开始就因为地处北陲要地,从而成为中原的一道屏障。
失去它,则关中动摇,中原受到威胁。正因为如此,无论是秦长城,或是秦直道,都经过了这一地区。特别是秦长城,从宁夏彭阳进入甘肃镇原,再经环县、华池进入陕西吴旗,这一地区在战略位置上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秦长城和秦直道共同组成了秦王朝的军事防御体系,地处长城沿线的镇原彭阳则处于这一防御体系之中,它在军事战略位置上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正因如此,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有效控制,以遏制北方部族政权的侵扰,在元鼎三年
古城中曾出土了许多文物,有汉代陶器、铜器,隋唐及宋代陶瓷器,沟底也有人曾捡到许多汉代以后的各代钱币。由此可以推断,古城始建于汉代,隋唐及宋代继续修复使用,今残存城墙应为汉代以后各代修缮所成。
“彭阳”铜鼎,庆阳市博物馆藏
1982年11月,文物部门在距此古城约十公里的西峰区董志乡野林村发现一汉代墓葬,墓中出土器物极具西汉特征。其中有一汉代铜鼎,上有两组阴刻铭文,两组铭文中均有“彭阳”字样。由于此鼎造型风格与陕西茂陵出土的西汉武帝时期的“阳信家”鼎相似,因此断定此墓属西汉前期。
野林汉墓的发掘及“彭阳”鼎的出土,证明汉代彭阳县必然在此附近,而周围除去镇原县彭阳乡的汉代古城以外,并无其他西汉时的古城。从现存城址规模以及出土的文物来判断,此处应为西汉时期相当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所在地。
宋代彭阳城址示意图
而宁夏彭阳县境内的彭阳城遗址建于宋代,它坐西面东,依山而建,属夯土筑连山城,分山城、川城两部分,总面积20万平方米。
北宋前期,由于宋夏战争爆发,为了抗击夏人入侵,北宋在边关设置了许多城寨。因为地处宋夏之交的镇戎军经常受到西夏的侵扰,于是真宗咸平六年
北宋将新筑的这座城寨命名为彭阳城,据专家分析应该有这两个意图:一是西汉军在古彭阳县一带曾将匈奴人驱逐出境,在上游筑同名城池自然有纪念这一历史亮点的考虑,另外则显示了北宋军民战胜西夏的决心,预示宋军也会同样保边安民。事实证明,彭阳城建成后,对保卫宋境安全起了巨大作用。
在近些年的文物考察中,彭阳的彭阳城遗址中仅出土少量宋代遗物,这表明城内并没有大量人口长期居住过,并不像县治那样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正如文献所记载的那样,其是一座军事城寨。
彭阳古城遗址
从镇原彭阳古城沿茹河来到宁夏彭阳县城,我们所走的这条路线,沿途可见,茹河上游的川道非常宽阔,向东是一马平川,在冷兵器时代,实际上就是北方部族入侵及中原王朝进行抵抗的军事要道。
流经彭阳镇原两地的茹河
拨开历史的帷幔,从战火烽烟的刀光戟影中,在平沙旷野的阵阵风啸马嘶里,我们可以发现在北宋时期,彭阳县与彭阳城同时并存,像两个生死弟兄不离不弃,在茹河上下共同承担着拱卫家国的责任。从地理环境看,无论是甘肃镇原彭阳古城,还是宁夏彭阳古城,均处于这条道路的关卡位置,可见其军事要塞的重要地位。
汉文帝十四年冬的匈奴入侵,走的是这条道路;而后汉灵帝时
彭阳县彭阳古城遗址
暮色沉沉,夕阳缓缓从彭阳城的残墙上隐没,光线逐渐暗淡,废墟在大地上投下巨大的背影。回望此行这两座彭阳古城,斑驳的城墙、散落的文物,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都散发着一种忧伤而又震撼人心的美,让人为之动容,为之感慨。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刘小雷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刘杨
刘小雷
奔流新闻记者 文化新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