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05-15 10:41
“妈妈怀孕是什么感觉?今天我懂了!”
甘肃小记者与兰大生命科学学院共赴暖心母亲节之约
小记者和自己的妈妈。
“咱们现在过的母亲节,100多年前就有雏形啦!”“妈妈怀孕是什么感觉?今天我懂了!”5月11日,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甘肃小记者联合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精心策划了“芳馨传情童心绽放”母亲节科普互动活动。从穿越百年的节日溯源,到揭秘生命诞生的科学课堂,再到“负重前行”的沉浸式体验,孩子们用充满童趣的探索,触摸母爱的温度,解锁母亲节的全新“打开方式”,让感恩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科普课堂开讲探索生命奥秘
活动伊始,兰州大学青协志愿者刘志航化身“知识讲解员”,带领小记者们穿越时空,开启了母亲节的溯源之旅。“在古希腊,人们会为众神之母举办盛大庆典;到了1908年5月10日,美国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响起了现代母亲节的第一声祝福……”刘志航一边展示着手绘的历史时间轴,一边用讲故事的方式,把抽象的历史变得鲜活有趣。小记者们时不时发出“哇”的惊叹声,有的同学还认真记录关键信息。
从历史故事到文化传承,刘志航的讲解让小记者们对这个特殊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后,刘志航化身“科学魔法师”,用一段趣味动画拉开了“生命起源”科普课堂的序幕。当屏幕上出现会“游泳”的精子和圆润可爱的卵子时,小记者们立刻眼睛睁得圆圆的,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原来它们长得像小火箭!”他以新颖科学的方式,为大家揭开了“我从哪里来”的神秘面纱。
“那小种子是怎么长大的呢?”面对孩子们的追问,刘志航笑着说:“小种子会在妈妈温暖的‘小房子’里住上十个月,每天吸收营养,从芝麻粒大小慢慢长成可爱的宝宝。”为了让孩子们理解胎儿的变化,他邀请小记者上台参与互动游戏——用气球模拟子宫,随着气球越吹越大,大家惊呼:“原来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会变得这么大!”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讲解,小记者们知道了生命诞生的奇妙过程,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惊叹,在心中种下了探索生命科学的种子。
分享温暖故事传递浓浓爱意
知识科普结束后,活动现场变成了温馨的“爱的故事会”。许多小记者纷纷举手,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与妈妈的温暖点滴。“我生病时,妈妈整夜没合眼照顾我。”“下雨天,妈妈把伞全往我这边倾斜,自己肩膀都湿透了”……小记者们争先恐后地举手,用稚嫩的声音分享与妈妈的温暖日常。台下的小伙伴们也感同身受,纷纷点头,这些藏在生活褶皱里的平凡故事,拼凑出母爱的动人模样,让整个教室都洋溢着暖暖的温情。
听完大家的分享,小记者们拿起手中的卡片,将对妈妈的爱化作文字,认真地书写在卡片上。有的写下了对妈妈的感谢,感谢她的养育之恩和无私付出;有的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爱,“妈妈您是我生命中坚强的后盾”;还有的许下了小小的祝福,“妈妈我不想您变成我心中的超人,我想让你开心快乐”。一笔一画,都凝聚着孩子们最真挚的情感,卡片上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温度,这些小小的卡片,承载着孩子们对妈妈满满的爱与感恩,成了母亲节最珍贵的礼物。
体验怀孕艰辛感悟母爱伟大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负重体验”环节。小记者们穿上8斤重的沙袋,亲身体验母亲怀孕的辛苦。当沙袋背在身上的那一刻,大家明显感受到了行动的不便。他们尝试着走路、弯腰、蹲下,每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变得艰难起来。有的小记者走了几步就直起腰,揉着酸痛的肩膀说:“背着这个沙袋好难受,走一会儿就累了。”而有的则感慨道:“我每天背着书包也觉得很重,但只是上学路上的一段时间,可妈妈怀胎十月,每天都要承受这样的不适,甚至更艰难,妈妈真的太不容易了!”通过这次独特的体验,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母亲孕育生命的艰辛,也更加懂得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这场充满科学趣味与情感温度的母亲节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认识生命、了解母爱的新窗口,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感恩的种子。当科普知识遇上亲情教育,当趣味体验碰撞暖心互动,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志愿者们与甘肃小记者用创新的方式,让母亲节的意义变得触手可及,也让“爱妈妈”从一句口号,化作孩子们心中最坚定的行动。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纪敏
教室文化墙,创意满满!
创意墙展示。
为营造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墙的育人功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近日,兰州市城关区安乐村小学举办了班级文化墙成果展示活动。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同学们的创意与才华,更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成为传播班级文化、浸润学生心灵的重要载体。
自班级文化墙建设活动启动以来,班主任老师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策划,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活动目的、要求和评选标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大胆创新。同学们热情高涨,以小组为单位迅速行动起来,围绕班级特色、学习目标、成长感悟等主题展开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共同确定文化墙的设计方案。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为班级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并且充分发挥校园隐性教育功能,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活动中,班主任老师结合实际精心提炼文化主题,巧妙设计学习园地、卫生角、图书角和班务栏,把学生特点、管理理念、目标期望融入环境创设之中,做到了班班有特色。同时,各班文化展示各具匠心,精彩纷呈,展现出了本班亮点和创意,本是平凡无奇的教室墙面,被打造成为班级文化廊,内涵丰富,颇具特色。学习园地的设计,靓丽了教室环境,体现了班级文化,更发挥了育人功能。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裴强
一场妙趣横生的“农耕大冒险”
同学们学习农耕。
“原来播种不是随便撒种子!摇耧要像跳舞一样有节奏!”5月6日,华师安宁附校四年级的两百多名“小农夫”在兰州市安宁区九合镇钱家窑村开隆合作社中小学生研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上演了一场妙趣横生的“农耕大冒险”。这场以“以劳树品德,以动促成长”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泥土与汗水中解锁了课本外的奇妙世界。
踏入基地,同学们瞬间化身好奇宝宝。劳动教育辅导员变身“农具解说家”,耧、犁、施肥推车、铁耙这些“老伙计”,在他的讲解下仿佛有了生命。当同学们亲手握住摇耧的把手,有模有样地模仿播种时,才惊觉原来传统农耕藏着这么多巧思。看着种子顺着耧斗精准落下,孩子们兴奋得直跳脚,直呼“太神奇了”!
育苗、铺地膜、种植蔬菜苗的环节更是欢乐不断。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将菜苗栽进土里,有的还对着菜苗“碎碎念”:“小乖乖,快快长,我会常来看你的!”而体验扁担挑农作物时,大家的表情从一开始的跃跃欲试,到颤颤巍巍、摇摇晃晃,最后累得直喘气,却笑得格外灿烂,真切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甜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场充满泥土芬芳的劳动实践,不仅让同学们触摸到了传统农耕文化的脉搏,更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乐”,收获了成长的喜悦。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纪敏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杜平海
裴强
奔流新闻记者 市民新闻
纪敏
奔流新闻记者 市民新闻
老李飞刀
2025-05-15
没那么简单
大头儿子
2025-05-15
珍贵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