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望河亭】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奔流新闻05-16 16:25

彩礼本是传统婚俗中的祝福之礼,寄托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但近年来,部分地区彩礼过高问题成为很多家庭的负担。在一些地方夹带“一动不动”“三金五金”等所谓“结婚标配”,还有上车礼、下车礼、改口费等五花八门的附加条件。相互攀比、大操大办、索要高额彩礼、低俗婚闹等陈规陋习,让许多年轻人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

 

高额彩礼看似是个人的家事、私事,实则带有很强的社会属性,直接影响着乡风民风养成。治理高额彩礼,关乎公序良俗、社会文明,也是广大群众的心声。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提出工作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彩礼纠纷规定,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为司法实践划出红线;农业农村部将移风易俗纳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推广高额彩礼治理“一张图”工作流程;民政部在32个婚俗改革实验区推行简约婚礼标准,将“限高彩礼”写入村规民约;全国妇联在全国确定了一批移风易俗工作试点,探索立足妇联职能优势、推进移风易俗的有效模式……一系列务实举措,引导构建和谐婚姻关系,推动婚俗走向健康文明。

 

移风易俗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方和各个家庭的协同努力。除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更需要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放下虚荣的面子观念,打破“彩礼越高越有面子”的错误认知,共同携手重建健康的婚恋价值观。只有共同发力,才可久久为功,让彩礼回归“礼”的范畴。

 

当下,许多“95后”小夫妻,用“旅行结婚”代替豪华宴席,在山川湖海间见证爱情;用简约仪式引领“素婚”潮流,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经营婚姻生活中。这些选择告诉我们:真正的婚姻仪式感,不在于表面的奢华排场,而在于夫妻携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勇气,在于精神世界的深度共鸣与同频共振。

 

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随着婚俗改革深入推进,陇原大地上,婚事简办的社会新风、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健康文明的婚恋风尚正在逐渐深入人心。总而言之,简朴有内涵的婚礼,才是最大的“排面”。

 

文丨奔流新闻评论员 柴小艳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刘杨

柴小艳

奔流新闻记者 文化新闻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
QQ空间
举报
用户评论

能能

2025-05-16

彩礼不代表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