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这颗荔枝“保鲜”700年

央视新闻05-17 07:50


你那里的荔枝,上市了吗?

这里有一颗穿越700年的荔枝

邀你夏日尝“鲜”

一起认识元龙泉窑青瓷葵口荔枝盘



01

柔美水润 青瓷盘中贴朱红


这件青瓷盘跟夏日太配了



盘的内腹和内底刻划了柔美的曲线

如水波一般

规律排列的水波状纹像叶脉一样慢慢聚集

汇成枝叶纹



盘子的边缘是经典的葵花口

夏日清凉感,即刻拿捏

而在青绿之中,一抹朱红分外显眼



这颗经过700年仍然“保鲜”的荔枝

在通体厚釉的衬托下

愈发显出“原汁原味”的美

(好想即刻去买荔枝)


02

从技术需要到艺术追求

露胎工艺拿捏了


这颗荔枝从元代到今天

依然“新鲜”的秘诀便是露胎工艺

露胎装饰在元代很流行

在“转正”为装饰技法之前

碗盘内底中心的露胎

更多是为了叠烧量产


△浙江省博物馆与荔枝纹盘一同展出的菊瓣纹盘、云鹤纹盘,使用的都是露胎装饰工艺


当时的工匠创造性地使用了这块空地

于是便有了模印贴花露胎

和印花露胎装饰

而这种装饰方法是传统龙泉窑中的创新

打破了满釉的工艺技法追求

是人们的另一重审美


△元龙泉窑青瓷露胎印花盘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釉的青色和胎的红色形成强烈对比

产生新的视觉效果

打破长期以来

以单色青釉为装饰的局面

为传统龙泉青瓷向多元装饰的发展奠定基础


03

“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荔枝是真招人喜欢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爱吃荔枝

其中,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杨贵妃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其一)

于是便有了今天流行的

一个荔枝品种“妃子笑”


一生“爱吃”的苏东坡

也写了不少关于荔枝的诗词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被贬惠州时

他借荔枝抒发了豁达的情怀


△宋荔枝图页 上海博物馆藏


荔枝作为纹饰在唐代初现

宋代开始正式成为一种纹饰并迅速流行

元代荔枝纹持续发展

成为龙泉窑、景德镇窑常用的题材之一


△金荔枝纹盘模 河北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获得了更广泛的应用

荔枝形象也更加丰富和多元


△明永乐白地青荔子(荔枝)花瓷大盘 南京博物院藏


在荔枝纹的立体呈现上

古代工匠除了灵活应用了露胎贴花

还使用像生仿真等陶瓷工艺


△西夏荔枝纹金牌饰 宁夏博物馆藏


金银器上的荔枝纹饰

则是有高凸花、高浮雕等工艺的加持

愿你忙中有闲适

吃上几颗荔枝

感受夏日限定的清爽


来源丨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杨倩云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
QQ空间
举报
用户评论

张原诚

2025-05-17

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