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陇上牛羊肉美食①岷县牛肉骨头,一种可见可闻可尝的人间温暖

奔流新闻08-29 19:57 13.99万热推

岷县牛肉骨头(43212539)-20250829205100.jpg


甘肃是中国六大牧区之一,这里出产的牛羊肉作为食材,其风味和营养价值一直备受食客追捧。


无论是家庭餐桌的日常料理,还是宴请宾客的硬菜担当,优质的牛羊肉总能凭借细腻口感与浓郁肉香征服人们的味蕾。


从定西去往临夏,再从陇东转进河西,一些牛羊肉独特的烹饪技艺,不仅守护着代代相传的制作秘方,更承载着民族交流、地域风物与人文智慧,在沸腾的锅气与炙烤的烟火中,延续着绵绵不尽的非遗饮食之美。


岷县牛肉骨头(43212541)-20250829205105.jpg


01


在陇中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东缘交会处,岷县这座千年古邑总在晨光熹微时被一股浓郁的肉香唤醒。街巷里蒸腾的白雾中,起锅装盘的大块牛肉骨头和一碗碗牛肉“糊糊”,以最质朴的方式温暖着这座小城的清晨。


岷县牛肉骨头食用场景的野性之美令人称奇。


大块的牛肉骨头端上来时,是盛在一个大白瓷盘里的,赤酱浓汁,热气袅袅,上头撒些绿莹莹的香菜。骨头上的肉炖得极烂,用筷子轻轻一拨,便簌簌地往下掉,露出油光锃亮的骨节。


两手捧起一块牛肉骨头,先凑近鼻子闻一闻——肉香的馥郁,直入鼻腔。口齿间甫一接触,那肉便乖乖地脱离骨头,在舌尖上化开,咸中带甜,酥烂入味。待肉尽时,便露出中间一段骨髓,颤巍巍地晃着。取一根细管,轻轻一吸,那滑腻脂膏便溜进口中,霎时间满嘴浓香,竟比肉还要醇厚几分。


最有文化底蕴的恰是佐食大骨头的一碗牛肉糊糊。它的源流可追溯至古代的“肉羹”。《礼记·内则》载:“糁食,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种将肉粒与稻米同煮的烹饪技艺,穿越千年时光在西北边地完成蜕变。


岷县牛肉骨头(43212540)-20250829205102.jpg


02


当中原的精致羹汤逐渐演变为文人雅趣,岷州大地却将这种古老食俗融入市井烟火。岷县的牛肉骨头以高原牦牛的牛骨为原料,通过简单的烹饪方式,展现出西北的独特风味和当地的豪爽饮食文化。


制作一锅地道的岷县牛肉糊糊,是场与时间的漫长对话。店家们总在星月当空时开始劳作,带髓的牛骨在清水中翻滚,大火烧开转为文火慢炖,七八个小时的熬煮让胶原蛋白与骨髓精华彻底融入汤中。上等粳米需提前浸泡,待骨汤醇厚如乳时,方将米粒与切碎的牛肉粒一同投入锅中。


长柄铁勺要不间断地搅动,防止米粒粘底,更让每一粒米都饱吸肉香。最终,粳米化作稠糯的粥底,肉粒酥烂如泥,二者水乳交融成独特的糊状质地。


调味之道尽显西北本色:花椒的麻与胡椒的辣构成味觉主轴,尤其是现磨胡椒粉的豪放撒入,造就了糊糊标志性的辛辣底色。盐粒与味精精准调控咸鲜,有些店家还会加入细辣椒面,让食客在寒冬瞬间通体发热。最后撒上的香菜碎既是点缀,更以清新香气平衡油腻感。这种味觉结构绝非偶然——岷县冬季平均气温零下十余摄氏度,高热量、强刺激的食物正是对抗严寒的生存智慧。


牛肉骨头这种粗犷食风背后,藏着岷县独特的地理密码。古岷州地处陇南山区,海拔2300米的高寒气候让作物生长周期缩短,却孕育出肉质紧实的牦牛与黄牛。当地有句谚语:“牛油黄似金,肉香飘三里”,通过牛油颜色判别牛肉品质——深黄者必是吃高原草料长大的本地黄牛,浅白者则是外来饲料牛。若幸运遇到草原上的牦牛肉,那浓郁野味足以让老饕念念不忘。


更妙的是经营者们的智慧:牛肉骨头店最集中的县城鼓楼桥巷子,店家们默契错开开锅时间,使这道原本限时供应的早点演变为24小时不间断的温暖守候。从凌晨赶路的货车司机到深夜归家的学子,总能找到一锅热气腾腾的糊糊,这碗粥羹因而成为整座小城的时间黏合剂。


(43212552)-20250829205108.jpg


03


有趣的是,牛肉糊糊的“糊糊”两字最早是“臛臛”,这来自古汉语。《说文解字》释:“臛,肉羹也。”


原本写在竹简上的贵族食物,历经流变成为市井小吃,恰似岷县自身的历史缩影——自古为多民族聚居之地,最终酝酿出既保留古韵又充满生命力的饮食形态。


营养学家或许会为它的价值惊叹:牛骨提供的胶原蛋白与钙质、粳米贡献的碳水化合物、肉类完整的蛋白质组合,构成近乎完美的营养矩阵。


当地人说连续食用半月能感体质改善,虽带夸张却不无道理。更重要的是那种由内而外的温暖体验——当辛辣感从舌尖蔓延至全身,额头渗出细密汗珠,所有寒凉都被驱散殆尽,正是这种即刻生效的慰藉,让岷县人离不开它。


如今穿行在岷县巷弄,仍能看见这样的场景:晨光中人们捧着陶碗蹲坐店前,呵着白气吸溜糊糊的声响此起彼伏。老人颤巍巍地添第二碗汤,孩童被辣得吐舌头却不肯停勺,外地游客学着用手抓骨却弄得满手油光——这幅饮食画卷跨越时空,将古代的羹食礼仪、当地的饮食智慧、高原的生存哲学,都熬煮成一碗可见、可闻、可尝的温暖。


或许正如某位食客的感叹:“为一种食物失眠,终究是值得的。”当现代化浪潮席卷所有角落,岷县糊糊依然用最固执的方式守护着某种永恒——关于寒冷需要温暖抵御、饥饿需要实在填补、乡愁需要具体承载的永恒真理。


2024年,岷县牛肉骨头加工技艺名列甘肃省非遗名录,可谓实至名归。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刘小雷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杜平海

刘小雷

奔流新闻记者 文化新闻

点赞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
QQ空间
举报
用户评论

网友48428

2025-08-31

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