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07-29 12:42 49.63万热推
文创雪糕在全国早已蔚然成风,使风景名胜所承载的文化不仅入眼入耳,还能由嘴入心。金昌市博物馆新近推出的这款“三叠马”文创雪糕,同样不容错过。
这款根据馆藏明星文物三层伫马铜饰牌设计开发的“三叠马文创抹茶雪糕”,三匹马相叠站立,趣味十足……如今,车马时代已经远离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对马的理解也大不相同了,这款文创却向游人讲述着作为连接中原和西域东西往来的交通孔道的河西走廊上,马与古人密不可分的关系及它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
说起这三匹马,还真是大有来头。
“三层伫马铜饰牌”是金昌市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川三角城遗址。
金川三角城遗址位于金川区双湾镇三角城村,因城呈不规则三角状而得名。该遗址具体包括三角城城址、西岗墓群、柴湾岗墓群、上土沟墓群及蛤蟆墩墓群,保护范围约430万平方米。经20世纪70年代考古发掘表明,该遗址属于青铜时代沙井文化类型,距今2400年—3000年,相当于为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该遗址先后发掘清理墓葬585座,出土石器、陶器、铜器、金器、铁器、卜骨、贝币及毛织品等各类文物2000余件。2013年3月,三角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金昌市博物馆馆长李勇杰介绍:“三角城遗址对深入研究沙井文化内涵、河西走廊史前文化以及先秦时期西北少数民族史诸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了解先秦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历史内涵的一座宝库。三层伫马铜饰牌作为金昌地区发现最早的马文物,被盛誉为‘金昌第一马’”。
三层伫马铜饰牌,镂空浇铸,中间一马与上下层伫马方向相反,相映成趣。
“作为穿缀在皮袍上或腰带上的装饰品,三层伫马铜饰牌不仅展现出春秋战国时期沙井文化先民杰出的青铜铸造工艺,更可见先民们对马的情有独钟。”李勇杰说,今夏,金昌市博物馆推出抹茶味的“三叠马”文创雪糕,造型简洁逼真,口感细腻绵长,正契合夏季游客群体的消费需求,希望文物也可以很“美味”,让馆藏国宝级文物更加深入人心。
据了解,金博“三叠马文创抹茶雪糕”刚一上市,游客就争相购买。湖南游客吴女士说:“今年来甘肃旅游,沿途打卡了天水、兰州等地,已尝到好几款甘肃特色的文创雪糕,金昌博物馆这款文创雪糕很特别,通过进馆参观和文创产品体验,我也进一步了解了沙井文化的价值。”
(二)
沙井文化,因1924年发现于武威市民勤县沙井村而得名,属于青铜时代甘肃特有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沙井文化虽然分布范围较小、对中原文化影响力有限,但它的研究却对揭示春秋战国时期西北游牧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有学者研究认为,沙井文化与月氏、乌孙有关,但目前尚难以定论。文献记载,乌孙与月氏曾共居河西。其后,月氏逐乌孙而独居。
《史记·外国传》记载:“天下有三众:中国人众,大秦宝众,月氏马众”。《汉书·西域传》载:“(乌孙)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 。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生活于金川河流域的无论是月氏人还是乌孙人,马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
在敦煌壁画中,也描绘了很多不同场景下的马的形象,包括故事画中的马、狩猎图中的马、作战图中的马等,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马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而沙井文化分布的河西走廊地区,自古地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地带,尚马之风盛行,历经千年不衰。
(三)
“沙井文化部族发展历程前后共延续了五六百年时间,有学者认为,沙井文化的消亡与另一个部族的崛起与扩张有直接关系,它就是匈奴。”李勇杰说。
秦汉之际,北方的匈奴族强大起来,击败并赶走了月氏,势力范围拓展至整个河西走廊。对于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来说,马既可驮物乘骑,又能征战厮杀,在匈奴人日常生活中立下了数不胜数的功劳。
汉武帝时,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觅战马,通过将来自西域的 “天马”在祁连山下的大马营草原不断繁育,逐渐融合乌孙马、汗血马、蒙古马等优良基因,培育出了闻名后世的河西马。“天马”比以前汉人和匈奴人骑的马高大,更适合装备全副披挂的重甲骑兵,因而屡次打败了来犯之敌,有力地保卫了西北地区安全。汉朝人把马当作是作战、运输中最为迅速有效的工具,而且把骏马看作是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对马的喜爱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马,成了国力强盛、“凿空”西域的有力象征。
作为中原汉王朝重要的养马基地和从西域引进良马的必经之地,河西走廊地区先后出土诸多“马”文物,这件洋溢着浓郁的草原青铜文化特色的沙井文化青铜器的杰出代表——三层伫马铜饰牌,与其他马文物一同带您穿越古丝绸之路,遥想那些战场上肆意奔驰的英姿。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荆雯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柴立华
荆雯
奔流新闻记者 文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