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19小时前
奔流新闻讯(记者 张艾萍)12月3日,记者从兰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紧紧围绕省法院“七四三”总体工作思路,立足少年审判工作实际,打造了集“预防犯罪、法律保护、判后帮教、家庭教育、心理疏导、法治宣传”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品牌,设立了独立建制的“少年法庭”,以特色品牌推动少年家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2014年1月,在甘肃省法院、兰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了独立建制的“少年法庭”,专门审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2022年,兰州中院为持续深化少年审判、家事审判机制改革,积极推动少年审判与家事审判融合发展,建立了具有兰州法院特色的少年审判和家事审判工作体系,打造了“少年+家事”审判新模式。2023年10月,挂牌成立了“兰法·守望未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依托工作站,少年法庭将家庭教育融入涉未成年人案件审理中,积极探索并推行“两令两书一卡”帮教工作机制(两令指:“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两书指:“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家庭教育责任承诺书”;一卡指:“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引导家长发挥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在推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方面,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最大限度挽救失足少年。根据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审理方式,切实维护未成年被告人合法权益,推行“圆桌审判”,坚持不公开审理、庭前调查、庭审教育、法律援助、判后回访的五大工作标准。此外,审判过程中还落实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做到了“四个注重”(即注重查明犯罪原因,注重发挥好法定代理人和辩护人的教育、感化作用,注重宣判后的心理疏导和亲情会见,注重适用缓刑的未成年犯的跟踪帮教)。精准把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惩罚与保护的平衡点,对主观恶性深、情节恶劣的,依法从严惩处,体现“宽容但不纵容”的精神。
针对校园欺凌、性侵害儿童等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突出问题,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6·1”儿童节、“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时间点,集中开展送法进校园、法院开放日等活动,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通过模拟法庭、开学第一课、法律讲座、禁毒宣传、旁听庭审等普法活动,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与妇联、民政、教育、社区等成员单位的协作联动,组建专业的心理疏导团队,对未成年被告人和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心理测评、心理疏导,助力失足少年早日“脱病”回归社会。
在推动婚姻家事纠纷审判工作方面,“少年法庭”始终树牢“人为本、和为贵、家本位”的裁判理念,坚持把矛盾化解、释法答疑和情感修复作为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审判工作主线,构建“四化”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了“1+2调解模式”(即1个目标:家庭和睦、社会稳定;2项原则:修复家庭关系,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全市少年家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司法保障屏障。未来,兰州中院少年法庭将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延伸司法职能,视情况适时开展家事调查、家庭教育指导、回访帮扶、心理疏导等工作,确保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柴立华
张艾萍
奔流新闻记者 市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