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2小时前
#创作挑战赛七期#
拥抱,是最简单却也最深情的语言。
对于孩子来说,一次次被抱起的经历,可能会在他们心中种下安全感的种子。而那些“不常被抱”的孩子,又会因此与世界建立怎样不同的关系呢?
带孩子逛公园,看到一位妈妈抱着哭泣的婴儿,轻声哄着:“没事,妈妈在。”而旁边的爸爸却说:“别老抱他,都惯坏了!”
这个场景让我陷入了思考:经常抱孩子真的会把孩子“惯坏”吗?那些“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真的会更独立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翻阅了一些心理学书籍,也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抱与不抱,不仅仅是一个习惯问题,它背后藏着对孩子情感、安全感以及成长轨迹的深远影响。
一:经常被抱的孩子,更有安全感
小婴儿时,孩子通过触觉与父母建立联系。当他们哭泣时被及时抱起,会迅速安静下来,因为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可靠的安全感。
这种感觉并不是“溺爱”,而是早期依恋关系的重要体现。
心理学家鲍尔比的依恋理论指出,父母的及时回应能够让孩子形成一种“安全型依恋”。这不仅会让孩子在婴儿期更少哭闹,还能为他们日后的情感稳定打下基础。
记得孩子小的时候,一哭我就抱,家里老人常说:“不能老抱,哭一哭就好了。”可每次我抱起他,他都很快平静下来,哭闹的次数也逐渐减少。
后来我才知道,经常被抱的孩子,在陌生环境中会表现得更加自信和放松,似乎总有一种“妈妈永远会回应我的”底气。
这种安全感,或许就是他长大后能够自信面对世界的起点。
二:经常被抱的孩子,更容易表达情感
经常被抱的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回应,更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他们学会了用语言或行为寻求支持,而不是通过压抑或回避来应对情感问题。
有一次,我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孩子摔了一跤,忍着眼泪什么都不说,独自躲到一边。
我家孩子看到后跑过来说:“妈妈,他是不是很疼?”我有点好奇:“是啊,他可能很难过。你摔疼了会怎么办?”
孩子想了想,说:“我会告诉你,让你抱抱我。”
我意识到,表达需求并不代表软弱,而是孩子对情感的一种健康处理方式。这种能力的培养,或许就是从小被抱起、被安慰时开始的。
反之,不常被抱的孩子,由于缺乏早期的情感互动,可能会在表达情感时感到困难。
长大后,他们更倾向于回避或隐藏自己的情绪,甚至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冷漠。
三:经常被抱的孩子,更善于建立亲密关系
拥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向孩子传递着“你是被爱的”。这种爱会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影响他们日后对待亲密关系的态度。
经常被抱的孩子,感受到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后,长大后更愿意去信任他人,也更能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
我认识一位单亲妈妈,她从小对孩子的陪伴非常用心。她的孩子小时候特别黏人,她从不嫌烦,总想着抱一抱,哄一哄。
后来我发现,她的孩子不仅乐于分享,还特别喜欢帮助同学。
这件事让我更加确信,早期的爱与拥抱,是孩子日后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不常被抱的孩子,由于缺乏这种爱的体验,可能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得更加疏离。
他们会害怕依赖别人,甚至在情感中表现出防御性。
或许正是因为少了那份“无条件被爱的体验”,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缺乏信任。
经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确实和不常被抱的孩子有着明显的差异。
他们更有安全感,更善于表达情感,也更容易建立亲密关系。这些看似简单的“抱一抱”,却可能在孩子心中种下了一颗“爱与信任”的种子。
我也逐渐明白,抱孩子从来不是溺爱,而是一种对他们人生长远影响的深情回应。
下一次,当孩子伸出小手想让你抱一抱时,不妨试试用拥抱回应他,你会发现,这是你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