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3小时前
在我的年味记忆中,有水果的一席之地。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家乡的节日水果消费经历了巨大的变迁,见证了国家的日渐强盛和老百姓家庭生活的小康富足。
20世纪70年代,我的童年时代。豫南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物资匮乏,水果是过年时珍贵的“奢侈品”之一。那个年代,能吃上苹果、梨子等水果罐头,简直就是一种奢侈的享受,遑论水果了。
那时,老爹(大伯)在县城银行工作,二爹(二伯)则早早在全国各地奔走干起了个体生意。他们的收入和消费理念,在当时,算是条件好的。
年前,老爹和二爹总会从县城带回一些水果,孝敬爷爷。
那时候,吃苹果可不是自己想拿就拿的。爷爷会亲自分配,我和哥哥都是乖乖侯着。
有一年,苹果被放在谷堆上头,爷爷没有吩咐,我和哥哥一个都没动,看都很少看,更别提偷吃了。后来那苹果放焉了。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水果不仅是美味,更是一种庄重的仪式,承载着长辈的关怀和对过年的尊重。
印象深刻的还有作为年货之一的红皮南方甘蔗,糖汁摸着黏手,甜得发齁,不是信阳本地种的青皮甘蔗可比。
家长趟着泥巴,拉着架子车,在去往县城的“水泥路”上拉着一捆南方“广甘”回去,留给孩子们吃,是件很光荣的事情。
长大了以后,听说邻居中有会熏柿子的,过年时才拿出来吃,那味道一定很美。
但我印象中,邻居们好像从没给过我。
在那个物资奇缺的年代,谁都不可能大方起来,现在想起来也很好理解。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水果消费也逐渐丰富起来。那时,我上小学了。
记得有一年,我在老爹家边看彩色电视剧《西游记》,边吃到了很多小桔子,很甜。
现在想来应该是砂糖桔吧。
那时候,我家还没有买黑白电视,能在老爹家一边看彩色美猴王,一边享受水果,那年过的真朗斯、真幸福。
还记得,我家有几年,在水源便利的育秧苗水稻田(秧地)里种了菜畦那么大面积一点荸荠。荸荠主要用来换钱贴补家用,挖破损的留着自己吃,上好的则用来待客或送给亲戚。
种在塘埂边或菜园埂边的零星甘蔗,秋后收获季就被吃掉了,不可能储存到过年。
20世纪90年代,水果消费更加多样化。随着交通的改善和市场的开放,更多的水果开始进入普通家庭。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过年时孩子们都不再稀罕,给都不带伸手接的。乡村的“水泥路”主干道也铺上了砂石,成捆买南方甘蔗,好走多了。
2000千禧年后,水果消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果不再是过年时的奢侈品,而是日常饮食的一部分。超市里摆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水果,进口车厘子、榴莲、芒果等水果也逐渐走进了普通家庭。春节期间,走出去,沐浴在阳光中,采摘公路沿途温室里新鲜的草莓、火龙果等让过年的体验更加丰富。“村村通”水泥路的普及,运输方便,甘蔗的销量明显见涨。
24年的冬天是暖冬,甘蔗冻不着,一位水果批发商老朋友看行情好,多发了几长挂车南方甘蔗到河南来,小年刚过,就即将售罄。
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现在水果啥的都不稀罕了。今年车厘子受网络传播的影响行情一般,倒是对我的甘蔗行情利好。现在天天都是好日子,有人说年味淡了,其实是天天都在过年,刷着抖音段子,啃啃甘蔗,回忆一下童年的味道,忆苦思甜,兄弟,想想这日子,真是红火,真是甜啦……
是啊,水果的年味,早已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从曾经的稀缺到如今的寻常,水果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承载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过去的怀念。
那些与水果有关的童年记忆,永远留在了心底,成为老家过年时温暖的回忆。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