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4小时前
活在互联网之中实属我们这代人的幸福,每天打开手机,铺天盖地的羊毛兜头而来,让人幸福到猝不及防。
“缴话费送现金。”
“下单购买返利。”
“消费满百元减二十。”
二十不够?减三十、减五十、减八十……或者干脆白送。
某地的商户刚开始搞互联网营销的时候,为了直播圈粉,纷纷搞直播间“零元下单”付运费送平安扣活动,火爆一时。
仔细分析线上线下送“羊毛”让你薅的,大致分为两种人,一种就是送平安扣这种,是“真心真意”送羊毛,似乎是亏了自己而利他,让消费者得了真便宜。而实际上他未必就亏损,其目的也并不简单在于跟你交朋友;拿平安扣这个例子来说,十块钱运费,拿点物流公司的返点回来,产品的成本就覆盖住了,甚至还有盈余。他的真实目的实际上在于引流增粉,吸引流量,等流量增加后再去争取变现,获得流量背后的巨大价值。
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商家的小算盘打的足够精细。
而有的羊毛也确确实实是羊毛,薅起来也能捡到些“小便宜”,而且有的羊毛还确实很“粗”,比如某些银行的“手机银行”、“电子银行”、“网络银行”,抑或“某某生活”之类的渠道,送话费满200减2元,优惠不可谓不实在,比银行存款利率高多了,然而银行的渠道业务一样“内卷”,没看到哪家银行的“某某银行”因为羊毛送的好,于是“火爆一时”。
这差异也就来了,为什么同样是羊毛,在吸粉引流上效果差异就这么大呢?根子还在于渠道利用的角度不同。送玉石平安扣的是利用公共平台,蹭“公域”流量,利用“花运费送产品”的手段造“羊毛”,把公域流量转变为私域流量,是实实在在的羊毛,能够达到快速增粉和高效引流的目的。
而银行们的“满减”玩的却是自己的“流量”,薅“羊毛”的前提是客户先得“购买”银行的渠道,这就从根子上限制了薅“羊毛”的效果,弄反了渠道与流量的关系。所谓的薅羊毛不但起不到增粉引流的作用,反倒增加了自己的运营成本;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却还给实体网点增加了拓户负担。
互联网经济玩得好,是需要把“公域流量”转换成自己的“私域流量”的;就是要投入一定的引流成本,把客户从平台渠道吸引到自己的小圈子当中来,再通过个性化服务或销售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利用物理渠道推广自己的“某某银行”产品,看似做渠道,实则搞营销,客户不买账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儿;把互联网营销做成了基层实体店铺员工的营销任务,这却实实在在背离了互联网经济的本质,实现不了流量向“私域”的转换,客户粘性、忠诚度甚或连点击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羊毛薅的好,利用互联网的步子就走的快。学会把自己的渠道搞到互联网上,而不是总死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感觉良好,盲目的搞自我安慰;实实在在的搞点互联网创新,业务发展才会有未来。
#顶端冬日创作季# #更多“王县长聊振兴”之打造数字孪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经验与观点,在顶端新闻搜索“王洪涛数字化视点”,共同打造民联网的城乡一体化数字平台。 #创作挑战赛七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