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01-27 06:54
二十八,把面发
这是中国春节前的
传统民间习俗之一
今天来学一手
看看馕咋做
来一个穿越千年的唐代芝麻“馕”
这是现在能看到的馕↓
这是唐代的“馕”↓
汉唐时期,中原地区称馕为“胡饼”
要问它们有什么区别↓
唐代的这个
直径也就3厘米多
和现在常见的
新疆大馕饼相差甚远
别看它尺寸小
做工可不马虎
中心薄,边缘厚
手工捏制感拿捏
表面撒上些芝麻
口味丰富感拿捏
经烘烤而成
形成了一道道裂纹
真实感拿捏
馕是农耕文化的产物
芝麻小“馕”的发现
不但说明唐朝时期
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们
已普遍食用这种主食了
还为研究当时人们的饮食结构
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简单的制作方法:
在面粉中加入酵母、牛奶、鸡蛋、盐等食材,和匀,揉透,稍发,即可入馕坑烤制。馕的品种很多,添加羊油的为油馕;将芝麻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末等作料拌馅烤制的为肉馕……
什么“防腐剂”能保持这么久?
芝麻小“馕”可不是“玩具”
而是千年前的
货真价实的馕
无论哪个时代的馕
都要经过高温烘烤这道工序
使其本身的水分变少
特别能存放
但一下子存放上千年
也是不切实际的
为何芝麻小“馕”能保存这么久呢?
因为还叠加了一层干燥buff
芝麻小“馕”出土于吐鲁番
当地气候干旱、降雨较少
可以使水分迅速蒸发
而不至于变质
这就使得大量的文物
尤其是食品
在下葬之后
像“吃了千年防腐剂”一样
得以保存至今
这不,一同出土的还有
真·饺子
△点击阅读:文博日历丨今日冬至,“尝”一口千年前的唐饺→
真·月饼
△点击阅读:文化中国行·文博日历丨今日中秋,和古人来个“千年共月饼”
真·千层酥
等各类点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为啥要在腊月二十八才把面发?
前两天《文博日历》
给大家呈现了
腊月二十六割年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
过年吃的肉类准备好了
△文博日历丨国宝遇见非遗春节·年夜饭推荐菜来了!一个字:香
△文博日历丨国宝遇见非遗春节·广东过年必吃这道菜
按民间习俗
腊月二十八该开始准备
过年要用的主食,尤其是面食
为什么要先准备肉类
后准备面食?
这是因为在过去
社会发展水平较低
没有像现在一样方便的发酵粉
普通的面太早准备的话
很容易变质
另外,“八”与“发”谐音
寓意发财
人们希望把面发好了
来年可以财源滚滚,招财进宝
来源丨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杜平海
网友62979
2025-01-29
蒸蒸日上。
张原诚
2025-01-28
关注文物
QQ
2025-01-27
每天看文博日历,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