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

全域性智媒体平台

春节回乡见闻|立石村的仪式感

奔流新闻01-30 15:23

每年农历除夕这日,暮色已降,年夜饭将好之时,在村子路口就可见有隐隐火光闪烁。

这是素来就有的传统,按爷爷的话来说,从除夕夜一过就开始正式过年了,初一到初三这三天都是属于“年”的范畴。所以要把已逝的“先人”在除夕夜年夜饭未开始前接回家来,与家人一起过这三天的年。



关于村子里的这个习俗,我不知道具体起源于何时,也许像村名一样,来源也是一段趣事。这里是秦安县立石村,传说这里以前有一颗每逢夜晚便竖立起来的石头。这些传说与习俗具体起源于何时已经不可考证,但从我记事起,每年这时候都毫不例外,三爷爷家里总会聚集了家族里面所有的男丁,去村口接“先人”。至于为什么会是三爷爷家,这是因为那里是我们的祖宅,我们叫“老屋”。

冬天的天色暗下去的时分,总是比较早的,出发的时候,隐隐还看得到发白的路面,一行人由长到幼,长者居前,案盘里端着香纸、茶酒,在村口朝着特定的方向,焚香纸,奠茶酒,跪地而三叩。在村口是这样,回到家门口也要这样进行一番,最后要在家里的上房,取出来封存一年的“祝”,恭敬地挂在中堂的位置,再经历一番焚香纸,奠茶酒,跪地而三叩,仪式方算结束。村口和家门口不同的是,前者是鸣炮,后者则是放烟花。



因为村子的地势,年前下的雪总是在除夕这天还不能完全从地上消融,白天消融的雪在夜里悄悄冻结成冰,膝盖跪在上面磕得生疼,黄纸却燃烧得热烈,青烟直上,大抵是诉说着此刻的虔诚,没有鸟叫,连冷风也没有声音,只有一声声炮响,撕裂了这片空寂。仿佛在说着“呜呼哀哉,伏维尚飨”之类的话,诚挚地邀请“先人”回家过年,而最后的烟花收尾,恐怕就是庆祝“祝”已挂上,逝去的“先人”们已经回到了家,可以过个团圆年了。



关于那幅“祝”,打小我便觉得是件很神秘的东西,上面画满了奇怪的人物、符号、动物,空白处写满了不认识的字。更不理解为什么要对着一幅画,行叩拜大礼。爷爷说上面都是我们的“先人”,尚年幼的我却不了解“先人”到底是什么?


今年除夕夜,年夜饭前的村口,依旧和以往一样,从黄纸几张开始,以烟火星辰结尾。但我却开始殷切地期盼,那几声炮响,当真有“通达幽冥”的能耐。挂“祝”的时候,三婆婆感慨地说,“这一大家子人,现在站一块,看起来也密密麻麻的。”



听着三婆婆的话,再看到“祝”上面“奉先思孝”四个大字,略有所思。奉先而思孝也,逝者已去,思念不止,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以“奉先”便可推演出“思孝”。我猜想这些长辈定然是没有读过“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之类的话,如此种种皆是代代相传而来,传下来了中国人对于“礼”的理解,对于“孝”的奉行。而现在,正在由两位爷爷,传递给后面这“密密麻麻的”一大家子人。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赵相龙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杨倩云

展开剩余部分

赵相龙

奔流新闻记者 视频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