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客户端2小时前
程杰在K1348次列车上服务乘客。 红网时刻新闻2月1日讯(记者 肖帅 通讯员 邓述 许彬)正月初一,晨光未破,寒风裹着除夕烟花的余味掠过站台。程杰和王宇父子匆匆扒完一碗热粥,便各自扎进春运的滚滚人潮。 57岁的程杰是广铁集团株洲机务段的“老乘务”,10年春运,他与K1348次列车早已血脉相连。扶正歪斜的行李箱、加固松动的行李架、弯腰捡起过道的矿泉水瓶……“行李重,我帮您托一把!”“热水别接太满,小心烫着!”他沙哑的嗓音穿透嘈杂的车厢,像一根定海针,让焦躁的旅客眉眼渐舒。偶遇颤巍巍的老人,他总会变戏法似的摸出个小马扎:“您坐这儿,靠窗透气!” 王宇在工作岗位上服务旅客。 四百公里外的新晃西站,22岁的王宇正挺直腰板立在闸机口。青涩的制服肩章还泛着新光,眼神却已练出“老铁路”的锐利。“身份证朝上放入感应区”“抱小孩的旅客走绿色通道”——他像台精准的导航仪,将汹涌的人流梳理成有序的队列。见一位母亲拖着三个编织袋踉跄前行,他一个箭步冲去扛起行李:“姐,K268次在二楼候车,我送您上去!” 午休间隙,父子俩的视频电话成了“春运直播间”。“今天有个娃把书包落洗手台,我追了两节车厢才送回”“刚帮盲人旅客联系了重点交接”……王宇兴奋地汇报战绩,程杰边扒饭边点拨:“遇急事要稳,和声细语。”屏幕内外,两代人的制服同样笔挺,眼里的光同样灼灼。 夜色漫过钢轨,K1348次再度启程。程杰打着手电巡检时,王宇正举着喇叭引导末班车旅客。相隔山川,他们的背影却重叠成同一个剪影——千万铁路人中,有人把青春碾成枕木,有人将岁月熬成信号灯。当万家灯火次第亮起,那些穿梭在车厢与站台的藏蓝身影,始终是归途中最踏实的注脚。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