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热点6小时前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在甘肃干事业,简单、高效。”
“我们企业的事,县里常挂心头。”
“为我们解难题、办实事,雷厉风行!我们要把产业在甘肃做大做强!”
…………
记者在基层采访时,谈及甘肃现在的招商引资环境,许多企业经营者发出这样的慨叹。
这些点赞的话语背后,是甘肃各地不断提速的办事效率、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甘肃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的扎实成效。点点滴滴的呵护与支持,让广大经营主体充满信心地拼搏在陇原大地上。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兰州铁路口岸集装箱场站。兰州陆港供图
抓学习打开新天地
2024年10月6日,一辆来自兰州国际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的甘A牌照卡车抵达阿拉木图海关监管区,顺利完成该企业承运的二手车出口业务。自此,兰州至阿拉木图TIR国际道路运输通道成功开通。对于这样的突破,甘肃物流集团兰州国际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明远说:“如果没有‘三抓三促’行动,这个事儿到现在肯定干不成!”
TIR即国际公路运输。TIR运输业务是根据联合国《国际公路运输公约》规定,开展的跨境公路运输物流模式。其全程不换车不倒装,能够“一车到底”,实现“门到门”“点对点”运输,有效降低时间成本,提升企业贸易效率。
针对这项业务的开展,陈明远和单位同事早在2020年就开始谋划。然而受疫情影响,业务迟迟没有启动。2023年11月,这一工作再次被提上日程。在办理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后,得到省交通运输厅办理国际跨境运输备案手续。由于我省是内陆省份,国际备案没有先例可循。
为了尽快为企业办理业务,省交通运输厅将此列入“三抓三促”行动重点事项,派专人带着企业人员一起学习相关政策,并向有关口岸及云南、内蒙古等地交通部门学习实操流程,争分夺秒,为企业在规定时间办理了备案手续。2024年1月,兰州国际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成功取得中国道路运输协会授予的TIR国际道路运输资质,成为甘肃唯一、全国第34家获得该资质的企业。
有了资质,兰州国际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马不停蹄地筹划起向中亚出口二手车的业务,但如何运营TIR运输业务、如何办理退税手续等问题,又接踵而至。
得知企业困难后,兰州市商务局、西固区税务局派人上门,为企业解答有关政策。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管委会多次为企业组织TIR资质申办专题协调会。4月,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管委会组织税务、海关等部门,带领企业工作人员前往成都学习TIR运输、二手车出口业务。
“政府为我们解难题、办实事,雷厉风行!”陈明远和同事被感动了,“得到了这么多支持,我们要是不能把后续事情干好,那可说不过去啊!”
5月,兰州国际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即搭建起国际汽车贸易平台,8月即获得阿拉木图客户订单。9月5日,派专人前往阿拉木图签订协议。9月27日,兰州至阿拉木图TIR国际道路运输暨首单二手车出口业务从兰州成功发车,这也是甘A牌照卡车第一次进入中亚国家的历史性时刻。
抓学习,为企业打开了新天地。
初冬时节,关川河畔,定西陇峰淀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新型速食食品生产线满产达产。
而在入冬前,企业总经理周铉淄还在为是否扩大再生产举棋不定。去年10月底,由定西市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商务、人社部门主办的“定西宽粉助力就业创业、农特产品绽放定西魅力”主题讲座,打消了她的顾虑。
在这场讲座上,主办方邀请行业专家向全市40多家淀粉制品生产企业分享营销经验、理论知识,并通过产品展示、现场观摩、线上线下销售、创业沙龙、投融资对接、创业经验交流等,帮助企业开阔眼界、打开思路。特别是现场成功取得的一笔融资,坚定了周铉淄扩大生产的信心。
“企业的事,党和政府常挂心头。为我们解决发展中的难点、堵点,是对经营者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周铉淄说。
这是定西市市场监管部门抓学习促提升的一个缩影。
2024年以来,定西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律及《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提升服务质效。组织召开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暨法律法规培训会等各类培训会议、讲座78场次。联合人社部门,与广大企业一起抓学习,全面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本年度食品生产经营环节已经实施培训7900人次。
同时,定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扎实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以融入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为契机,建立“会前学法”“骨干讲业务”等学习制度和“开放日”“倾听市场主体心声”等意见征集制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招标代理、评标专家等50余人次前往定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观摩体验,并现场进行交流学习,梳理问题48条,收集意见建议12条,优化系统点位32处,上线运行了土地矿产及产权项目竞买保证金电子退还转付等功能,全面实现进场项目“招、投、开、评、定”全链条“100%电子化交易”,充分保障交易全流程的严密性。
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调度中心。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抓执行带来新机遇
在学习上下功夫,在执行上铆足劲。
2023年3月,省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甘肃省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明确“鼓励中小微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这让专利拥有大户兰州和盛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深感振奋。作为扎根在甘肃的一家民营科技型制药企业,公司的优质资产之一在于专利、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措施》的出台为企业开拓融资渠道指明了方向。省直相关部门,以及兰州市和兰州新区各级政府部门帮助和盛堂积极规范申报,协调第三方对和盛堂专利等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使得企业顺利通过专利质押。一年多来,和盛堂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上亿元,并取得了近百万元的专利质押融资贴息补助。
好政策,落实好是关键。兰州和盛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祥说,政府的金融“活水”直达企业,起到了“及时雨”作用。和盛堂心无旁骛推进科技创新,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目前,和盛堂儿科用药、当归腹痛宁滴丸、参龙虫草益肾胶囊等药品在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2024年10月22日,在甘肃省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暨氢能产业合作招商大会上,兰石集团一举签下25个氢能领域产业项目,签约金额达19.4亿元。
这源于兰石集团在2024年9月底高标准建成甘肃省首个绿氢“制储输加用”一体化试验示范基地,实现氢能全产业链布局。
这一突破的关键,是一个月前一项能源政策的执行。
兰石集团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叶旻说,按照以往规定,非化工园区不能制氢,制氢要到20公里外的化工园区。8月,省能源局出台产业政策,允许在非化工园区制氢,破除氢能产业发展政策瓶颈。兰州市政府、兰州新区应急管理局、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局等单位的领导多次来现场指导工作。9月27日,兰石绿氢制储用一体化试验示范项目成功产氢。
抓执行,不仅破解企业发展堵点、激发企业动能,还让企业痛点变通途。
甘肃电气集团兰电物业公司土门墩小区,作为一处典型的城郊接合部居住区,自1996年建设以来,住房所有权证明一直未能得到合理解决。
兰电物业公司把破解“办证难”纳入公司“三抓三促”行动进行重点推进,组织精干力量,与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多措并举将职工群众所盼所想的房产证顺利办结,办结率达到98.39%。
甘肃电气集团“三抓三促”办公室负责人说,大抓落实,既提升了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维护了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也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让企业轻装上阵推进高质量发展。
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工作人员进行雪天特巡,全力确保电网运行平稳和广大客户供电可靠。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李柳雅
抓效能催生新动能
在执行上铆足劲,在效能上见真章。
2024年11月14日,位于兰州新区的兰州甘露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该工程能够有效提升兰州新区电网供电保障能力,满足兰州新区招商引资、产业落地等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
“工程投运比计划提前了一个多月。”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建设部副主任缪栋说,这与兰州新区全力抓效能促发展密不可分。结合近年来兰州新区大发展、大建设实际,兰州新区管委会成立了电网建设领导小组,以容缺机制,在2022年12月开工前一个月,便把项目前置手续办完。2023年以来,电网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难点,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
政府大抓效能的作风,也感染着企业。
国网兰州供电公司紧扣“三抓三促”行动,倒排工期,快马加鞭推进建设。
看到电网工程提速,正在附近建设100兆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兰州粤水电能源有限公司,也加快步伐,并提前与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对接并网准备工作。
兰州粤水电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斌说:“甘露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提前投运,我们的光伏基地并网也指日可待。”
感受到效能之变的,还有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5月,方大炭素突然遇到电压过高、设备容易跳闸问题。
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迅速排查,认真分析,判定客户厂区与上级电源张家寺变电站距离较远、线路“T”接变电站较多,负荷波动大、电压平衡难等问题后,会同电力调度中心、设备管理部通过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提高无功补偿效率等系列措施,及时处理了客户电压偏高问题,保证了客户安全可靠用电。
“电力是工业的血脉,高效的电力服务让企业的工业‘血脉’搏动得更健壮、更有力。”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备部部长辛向东说。
如今,能效之变,正在陇原大地激发出干事创业的强劲动能。
在定西市,定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面实现“不见面”开标,投标“零”跑腿让广大企业拍手称快!
甘肃海旺建设集团总经理剡文华说:“以前开标时,我们要派两个人带着纸质文件去参加现场开标,现在全程电子化,交易中心上线不见面开标大厅,项目负责人在办公室即可参与开标,极大地降低了人力、时间成本。”
在瓜州县,寰泰工业(瓜州)有限公司2021年落地瓜州之初,原本计划建设投资10亿元的寰泰工业瓜州工厂,做共享储能。出乎意料的是,当年底瓜州县有关部门向寰泰推送了一条信息:2022年1月敦煌要拍卖一座钒矿。寰泰成功竞标这个钒矿。2024年3月,即取得了采矿许可证。寰泰抢抓机遇,在瓜州柳沟化工园区建设起全国最大的钒电解液供应中心。为了服务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市场,寰泰还于2024年上半年在庆阳增建了电解液供应中心。从上游的矿石,到中游电解液制造,再到下游电堆储能集装箱应用,形成了储能全产业链的闭环。
“以办理采矿许可证为例,在行业内一般要三至五年,我们在瓜州只用了两年。”寰泰工业(瓜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奎说,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我们起初到瓜州的投资计划是10亿元,如今,项目已放大到100亿元以上了。
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落脚点是促发展。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如今,类似这样的故事,在甘肃的广大企业中正不断地发生着、演绎着……
来源丨甘肃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杜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