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3小时前
关注「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开工头一天,车圈的生存圈开始正式缩圈。
通用旗下的自动驾驶巨头Cruise原地解散,本田日产合并计划终止,奥迪也迫于压力,不再搞“非主流”的车型命名方式。
就连国内的小鹏和特斯拉,也双双创造新史低,打响了价格战的第一枪。
可见今年竞争的激烈程度,只会比去年更猛。
那么作为前车之鉴,2024年究竟有哪些品牌表现不错,配得上“2024车圈红榜”呢?2025年又如何延续去年的良好势头?
废话不多说,下面给大家来点主观分析,希望这些品牌在蛇年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红榜”与“黑榜”往往相伴而生,大家敬请期待
~
01. 比亚迪
比亚迪进“红榜”,应该没什么争议吧?
去年的比亚迪,年销超400万辆,成功超越一汽、上汽,成为了国内车企销冠,前面不需要加任何定语,也超越通用、福特,坐在了全球销量第五的位置。
基本上可以认为,比亚迪是去年车圈价格战的绝对主导者。
第五代DM、e平台3.0 evo、云辇、易三方易四方等技术争相焕新,再叠加798秦等走量车型,让比亚迪的规模化效应得以实现。
极致的价格压制下,卷得友商们喘不过气来。最无奈的当属日系三兄弟,而德系、甚至BBA等燃油车,也受到了不小的牵连。
但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如今已经登上王位的比亚迪,想要守住位子,除了性价比产品以外,还需要将品牌进一步冲高才行。
所以2025年的比亚迪,要打的是品质战、服务战、智能战。
02. 长城
在整个行业因为内卷而利润削减,哭天喊地的时候,长城汽车却成了闷声发大财的存在。
2024全年长城总共卖了123.33万辆车,只微增了0.21%,而净利润却达到了将近130亿元,同比近乎翻倍。
之所以长城能做到这一点,或许与长城汽车并没有“随大溜”地加入价格战之中有关。
同时从产品上,长城汽车也并未一股脑的将资源倾注到纯电之中,而是走了燃油、纯电、混动多轨并行的路线,哪个能赚钱就卖哪个。
这也体现出,老魏是个头脑清醒的商人。
2025年,赚够了钱的长城汽车,终于要向“百万级”超豪华品牌迈进了,掏出了国产V8+混动的“最强”动力系统。
不过真要叫“自信汽车”的话,名字多少还是有点争议,不知落地之前会不会考虑换个名字?
03. 奇瑞
和长城汽车一样,奇瑞同样是一个闷声发大财的主。
长城主要体现在赚钱上,而奇瑞则主要体现在销量上。
2024年奇瑞汽车总共卖了260.4万辆,是国产自主品牌中仅次于比亚迪的存在。
或许有人会好奇,为什么奇瑞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崛起呢?
细看奇瑞的销量结构还是挺有意思的,首先国内和出口的比例基本一半一半。
而出口地区方面,根据之前的统计数据,奇瑞出口中有一半都卖给了俄罗斯,其余的卖给了中东、南美等区域。
这或许与俄乌战争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毕竟国际车企巨头们纷纷站队美国禁售俄罗斯的时候,俄罗斯人该买车还是得买车啊,这时奇瑞在海外的渠道布局就体现出优势来了。
这也就造成了,奇瑞目前电动车和燃油车销量占比基本一半一半的局面,因为奇瑞需要为了出口适应对电动车接受度没那么高的海外市场,显得电动车成了奇瑞的短板。
不过随着奇瑞牵手华为和智米造车团队,以及2025年开年发布四电机插混/增程系统,以及固态电池、高转速电驱等技术储备等等……一切都在说明,奇瑞早就开始为电动化的转型做好了准备。
这也印证了尹同跃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新能源车,奇瑞要不客气了”。
04. 小米
48小时,订单突破5万台,仅仅一周就把全年10万台的产能安排满了……这就是小米SU7的硬实力。
可以说,小米SU7的爆单,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影响是非常大的。
首先在产品层面,小米SU7引来了不少友商的围追堵截。比如极氪007、智己L6等等,产品与产品真刀真枪硬碰硬的结果,就是技术实力的提升。
而在营销层面,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学习“雷军式营销”,许多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的车企大佬,都开始做直播、录视频、上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与网友直接互动……
这样一来,相当于车企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被进一步拉近了,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新能源车。
2025年,SUV小米YU7终于要来了,不知道身边有多少人在等这辆车呢?又会激起多少涟漪呢?敬请期待,距离那天不远了!
05. 零跑
要说谁是2024年新势力中的“黑马”,必定属零跑汽车莫属。
从年初的月销2万辆,到年底月销干到了4万辆,其月销量增长几乎是直线上升的。这其中还有一辆,是属于我们公社同事小伙伴的。
零跑卖得好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便宜又大碗。
就拿新上市的C16来说,彩电沙发一个不落,“四叶草”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增程纯电皆可选,却只要15.58万元起,怪不得被起了个“半价理想”的外号。
更重要的是,除了销量猛涨以外,其净利润也在去年第四季度由负转正,成为了继理想之后,第二家实现盈利的新势力品牌。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可以给投资人以及用户更大的信心。
而2025年,零跑汽车准备冲击50万辆大关,也就意味着平均月销要维持在4.1万辆以上,这可并非易事。
估计除了国内市场以外,海外市场也将逐渐成为零跑汽车的“第二战场”。
06. 小鹏汽车
又搞飞行汽车,又搞人形机器人,小鹏大概是车圈“最不务正业”的车企了。
不过去年,小鹏凭借MONA M03、P7+等新车型的出色发挥,不仅让局面转危为安,还实现了新的突破,在12月创下了月销突破3万辆的新高。
随着小鹏毅然决然地扎入智驾端到端这条技术路线中,小鹏在智驾上进化加速奔跑是显而易见的,足以与行业另一只智驾领头羊华为一较高下。
而今年,小鹏可能会“背叛”纯电,加入增程的大家庭来。支持800V超充的增程车,产品力应该蛮强的。如果价格合适的话,估计小鹏还能更进一步。
07. 问界
别看华为去年在外面“沾花惹草”,又是牵手北汽做享界,又是牵手江淮做尊界……
可即便如此,丝毫没能影响到问界。稳定超3万辆的月销,依然是鸿蒙智行立足于车圈最稳的基本盘。
华为将技术尽全力倾注给问界,而赛力斯不仅一五一十的做好了生产端和售后端的本职工作,同时也开始更多的承担起品宣,用户调研方面的任务。
问界的成功并非巧合,而是华为与赛力斯二者一拍即合的结果。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牵手华为,问界可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毕竟有种说法是——大家都用华为,等于没有华为。
意思是,当华为无法成为问界的“金字招牌”时,想稳住阵脚,就需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才行。
08. 蔚来
去年,蔚来基本上摆脱了“蔚一万”的外号,有一半的月份月销都达到了2万辆以上。
全年总共卖了22.2万辆,同比增长38.7%,虽然与动辄销量翻倍的零跑、极狐没法比,但总体表现还算不错。
更关键的是,蔚来的子品牌乐道落地了,第三品牌萤火虫也有了最新结果。
不论现状如何,但对于蔚来公司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
希望蔚来2025年能继续扮演好“基建狂魔”的角色,同时把两个子品牌养起来。在量走得足够大时,高昂的运营成本自然会被摊薄,给更多人带来信心。
09. 极狐
看到这,或许会有人吐槽:有没有搞错,凭什么极狐能入榜?
别着急,社长这里跟大家说一下理由。
去年极狐一共卖了8.1万辆,虽然总量并不算多,但看增长会发现其实在是迅猛,同比增长率接近170%。
更关键的是,在大家为了追求销量纷纷拥入增程怀抱中时,极狐却一尘不染,一直坚持只卖纯电直到现在。
所以如果只看纯电销量的话,其实极狐的表现并不算差。
细看产品会发现,极狐阿尔法S5和T5这两款车,拥有极高的性价比,终端优惠完落地价仅为12万元出头,这个价格连800V超充都能安排上,确实真香。
2025年,极狐汽车定下的目标是销量翻倍,也就意味着年销至少16万辆,要冲击月销2万辆大关才有希望。
个人认为极狐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在维持好性价比和用料的同时,最关键的是要多在品宣上下下功夫,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极狐的存在。
10. 莲花跑车
继极狐之后,还有一个小众品牌混进了红榜里,就是“路特斯”。
哦不对,路特斯现在叫莲花跑车。既是Lotus的英文直译,也是时隔20年通过诉诸法律让品牌之魂正式回归的结果。
另外,论销量看来的话,莲花跑车去年表现确实十分亮眼:全球范围内一共卖了1.2万台,相比2023年翻了将近一倍。
要知道,这年头跑车可不好卖,瞧瞧隔壁保时捷就知道了。
更关键的是,这1.2万辆里面,有7000辆是电动车,这对于一家传统超豪华品牌来说,实属不易。
有一说一,莲花跑车拥有专属的EPA电动平台。光是这一点,跟其他处于同一层面的友商,就已经拉开差距了。
从“莲花”这接地气的名字不难看出,莲花跑车希望倾注更多的资源到国内市场来。
写在最后
2024年战果辉煌,并不意味着2025年还能维持领先。
在时局瞬息万变的当下,一个错误决策就有可能浪费最宝贵的时机,也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这无疑对车企高层的战略眼光,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2025年,就看谁能更沉得住气,稳住基本盘的同时,吃掉别人的市场份额了。
你死我活的淘汰赛,就是这么残酷。
点击一下不错过更多深度内容
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