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云客户端2小时前
当中国春节与在华留学生相遇,会激荡出怎样的文化交融?今年春节,两名来自马来西亚的中国传媒大学留学生TEN WEI(中文名:陈薇)、CHUA SHU ERN(中文名:蔡抒恩),从北京南下玉林,深入探寻这座千年古城的传统年俗与独特魅力。2月2日,记者对二人进行专访,聆听她们眼中“玉林年味”的鲜活故事。
缘起同窗情谊,探访玉林古城
陈薇、蔡抒恩是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2022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她们与玉林的结缘,源于同班的玉林籍学生申晴的盛情相邀。
两名留学生陈薇(左一)、蔡抒恩(左二)在申晴家吃年夜饭。
在日常的朝夕相处中,申晴品学兼优的修养令陈薇、蔡抒恩深感好奇:是怎样有趣的家庭或什么样的父母才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孩子?恰逢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她们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愈发浓厚。寒假前夕,陈薇、蔡抒恩以一句“不如去你家过年”的提议,意外获得申晴和父母的热情应允。
1月16日,她们与申晴一起从北京出发,首次踏足中国的南方小城、千年古州玉林,开启一场沉浸式的春节文化体验之旅。
沉浸传统年俗,感受文化差异
陈薇、蔡抒恩来到玉林后,为尊重留学生的生活习惯,申晴父母特意在小区附近为二人安排独立住所,并悉心规划行程。
在马来西亚,虽然春节也被列为公共假期,但陈薇、蔡抒恩表示,在玉林,她们着实感受到不一样的年味。玉林街头巷尾的年货市集令陈薇耳目一新。“马来西亚的年货多集中于商场,而玉林的路边摊铺摆满白糤、春联、柚子等传统年货,市井气息浓郁,节日氛围更显热烈。”陈薇说。
参与贴春联,融入中国传统节日仪式。
除夕当日,两位留学生首次参与中国家庭年夜饭的筹备。从清晨采购食材到午后张贴春联,她们全程融入传统仪式。陈薇感慨:“马来西亚春节以红灯笼装点为主,贴春联的习俗较少。亲手贴上‘福’字的体验,让我们对‘年味’有了更深理解。”
晚间,年夜饭开启,申晴家宴席间欢声笑语,席外爆竹声声,这场“中马文化交流会”成为陈薇、蔡抒恩留学生涯中难忘的回忆。
领略古城风韵,品味地道美食
在申晴的带领下,两位留学生深入探访玉林人文地标,慕名去逛十字街、夜市街……在“佼佼街”时,琳琅满目的商品,热闹的人群,充满喜庆浓郁的年味,给她们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申晴(中)给陈薇(左)、蔡抒恩(右)讲解玉林的历史往事。
而十字街的戏曲表演更是令陈薇倍感亲切。原来,在她的家乡,有不少潮州人、福建人在此生活工作,尤其是潮州人在春节时会唱潮州大戏。“玉林大戏的唱腔虽异于家乡的潮州戏,但民众围坐观戏的场景,恍如童年记忆重现。”陈薇说。
逛玉林城区连心岛,感受浓浓的年味。
蔡抒恩则对“鬱上囍事”集体婚礼印象深刻:“百对新人身穿中式婚服携手入场,喜庆氛围令人动容。”她笑着说,在参加活动之前,她误以为参加婚礼是有宴席吃的,结果发现是与人们一同见证100对新人婚礼的幸福时刻,这是她在中国首次参与的大型民俗活动。
见证百对新人喜结连理。
陈薇、蔡抒恩还去了五彩田园、容县真武阁游玩,玉林的古建筑令二人叹服。对于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真武阁,四根悬空柱历经数百年风雨仍巍然屹立,蔡抒恩赞叹:“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陈薇(左)与蔡抒恩(右)、申晴(中)在容州古城游玩。
谈及美食,两位留学生对玉林饮食的清淡本味赞不绝口,较之她们在京城常吃到的偏咸、辣口味的饭菜,她们认为玉林美食特别养胃。蔡抒恩尤为推崇牛巴粉:“牛巴的鲜香与米粉的柔滑相得益彰,风味独特。”素食主义者陈薇则偏爱白糤与地豆饼:“米香与花生香交织,口感质朴却回味悠长。”
惜别与期许,约定再续玉林缘
“玉林美食仅尝十之一二,古村风貌尚未领略,你们多待几天吧。”原本,申晴和父母希望陈薇、蔡抒恩在玉林多玩几天,深度体验“玉林年味”。可是因行程调整,陈薇、蔡抒恩没能在玉林度过完整的春节要提前离桂。
临行前,陈薇与蔡抒恩以马来西亚肉骨茶与咖啡作为答谢,并坦言此行深切感受到玉林人民的热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未来若有机会,愿再度探访广西,甚至毕业后留华工作。”二人笑称。
申晴父母亦热情回应:“欢迎常来玉林,此地永远为你们留一盏灯。”
这场跨越国界的春节之旅,不仅是一次文化体验,更成为中马青年友谊的生动注脚。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