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新闻客户端14小时前
为配合青岛市小沽河防洪排涝及水源利用工程建设,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莱西市院上镇西老庄汉代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在发掘过程中意外发现少量有打制痕迹的石器。随后经过深入发掘,又陆续出土400多件石制品。经过专家确认,西老庄遗址不仅是一处汉墓群,亦是大、小沽河流域一处有旧石器遗存的重要遗址。2月9日,记者了解到,西老庄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已经入围2024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西老庄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工作人员清理遗址。
汉墓群发现“万年遗存”
西老庄位于莱西市院上镇,处于小沽河东岸,考古队员在先前的调查勘探时发现,此处有一处汉代墓葬群,可当考古队员深入发掘时却有了意外惊喜。
2023年11月,为配合青岛市小沽河防洪排涝及水源利用工程建设,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项目涉及的西老庄汉代墓葬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2024年3月在发掘墓葬过程中,在某些墓葬的填土内发现少量燧石或石英材质的石片和石块,具有人工打制痕迹,推测为旧石器时期的石制品。
随后,考古队员又在发掘区内采集到较多类似的石制品,人为加工的特征较为明显。鉴于以上打制石制品的发现较为重要,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调整发掘思路,联合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相关专业人员,布设探沟和探方,对该遗址进行了旧石器考古发掘工作,并在地层内发现了打制石制品,获取了一批较为重要的打制石器考古资料,故确认西老庄遗址不仅是一处汉墓群,亦是大、小沽河流域一处有旧石器遗存的重要遗址。
出土400多件石制品
西老庄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石玉兵介绍,西老庄遗址处于小沽河下游东岸的一处高台上。小沽河为莱西市和平度市的界河,上游为大泽山山脉群,中下游流经胶莱平原,是大沽河的一级支流。西老庄遗址距离丰水期的河道水流有50米,比丰水期水流面高出约10米,遗址的东侧地势略高,而北侧为地势较低的平地,南侧为地势较低的谷地,遗址比南北两侧高出约5米。
据介绍,这次考古发掘首先在出土较多石制品的墓葬一侧开具一条探沟,通过水洗法对探沟每一地层内出土石块进行水洗和筛选,通过筛选,在较深的地层内发现有较多人工打制痕迹的石制品。考古队员随后在发掘区内汉代墓葬之间的空隙间布置了4个正南北方向的发掘区,4个发掘区域共设探方65个。发掘采用自然堆积地层内划分水平层发掘的方法,以厚5厘米为一个水平层逐层发掘,对出土的石制品等遗物进行三维坐标测量,对不能初步甄别为人工打制的石制品以探方和水平层为单位进行收集。
本次考古工作,在发掘区内采集和墓葬等晚期遗迹内出土石制品共78件,发掘出土石制品总数超400件,未见有动物骨骼等其他遗物。
西老庄遗址出土的端刮器。
西老庄遗址出土的部分石制品。
出土细石器文化代表器物
“这次考古发掘现已发现的石制品主要可以分为断块、石片、石核和石器。断块数量较多,打击破裂的痕迹较为明显。”石玉兵介绍,西老庄遗址地层内发现的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少部分为石英岩,其次为燧石,质地细腻。遗址所处区域靠近河流,河流冲积带来大量原石,这些原石绝大多数为石英、石英砂岩的卵石,推测是遗址石料的主要源头。
记者了解到,这次考古发掘出土的石器以边刮器最多,还有少量尖状器、砍砸器。石器材质主要为脉石英和燧石,加工方法以锤击为主,少量压制。出土石器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简单石核-石片技术打制的石片并进行了初步加工;另一种为细石器,这种石器以燧石为主,多进行了精细加工,在修理方式上出现了压制方法,以典型端刮器举例:灰色燧石材质,长2.3厘米,宽1.7厘米,石片腹面同心波明显,背面背脊清晰,远端单面压制修理呈凸刃,左右两侧分别修理出亚腰形状,制作出复合工具,推测起到以便于捆绑木棍用来刮削兽皮的作用。
推测时代为旧石器晚期
据考古所专业人士介绍,围绕着大、小沽河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工作已开展多次,历次的考古调查只在地表采集到以脉石英为主要原料的石核-石片类器物,未能在地层内发现旧石器石制品。青岛地区地层内出土旧石器的遗址在此之前也只有大珠山遗址一处,年代距今5~6万年。本次经过考古发掘的西老庄遗址,在地层内除了出土以往发现的石核-石片体系石制品外,还出土了包含端刮器、细石叶、细石核的细石器,这些石制品具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制品特征,年代一般在距今1~4万年。是继大、小沽河流域多次旧石器调查后的重要突破,为寻找该区域古人类的生产活动轨迹提供重要线索。
据石玉兵介绍,这是青岛地区乃至胶东地区首次在地层内发现细石器遗存,为山东细石器分布增添新的版图。该遗址的地层年代学和出土石制品系统研究,将为完善山东地区旧石器区系文化、探讨山东地区石器技术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对于山东地区乃至环渤海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之间的对比研究、石器技术的交流传播提供新的材料,也为研究该时期的古人类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水平,以及环境变化对古人类活动方式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
石玉兵表示,本次发现石制品的地层是以河流岸边较高地势处的河漫滩相的堆积为主,堆积为黏土与卵石角砾混杂,遗址受水流影响较为显著,原地埋藏属性有待进一步的遗址形成过程研究加以确认。发现的石制品整体包含两种类型,一类是以燧石、脉石英为原料,以端刮器、细石叶、细石叶石核为代表的细石器文化,推测时代为旧石器晚期;另一类以脉石英为主要原料,天然台面石核、片状石片、单边刮削器为主要特征。关于出土石制品的第6层和第7层的具体年代,需要等待光释光测年结果,以便对石制品的年代下限或者年代范围进行判断。(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通讯员 石玉兵)
责任编辑:周晓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