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3小时前
还记得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冬奥首金吗?怎么可能忘!
2002年,在盐湖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杨扬实现了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但你可能不知道,首金背后,还有亚冬会的不小功劳。这是咋回事呢?
在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现场,杨扬向新华社记者透露了背后的故事。
时钟拨回到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在哈尔滨举行,当时年仅19岁的杨扬首次参加综合性运动会。首个比赛日,杨扬就以2分28秒93的成绩夺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军,为中国队获得第三届亚冬会的首枚金牌。
从当年新华社记者韩世峰、姬云程采写的稿件《智慧与实力的较量——杨扬在亚冬会上夺取中国首枚金牌侧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枚金牌的宝贵之处。
“在有韩国4名世界级好手参加的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决赛中,中国选手杨扬单枪匹马,在第三届亚冬会上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并表明中国女选手开始在这个项目上打破韩国选手的垄断地位。”
那天发生的事,杨扬至今仍记得很清楚。那场决赛,和本届亚冬会短道速滑比赛在同一片场地。
“当时观众走了很多,因为决赛就剩我一个人了嘛,(我)又是个名不见经传的(选手)。”杨扬说,“但那场胜利,对我来说,不是碰运气。”
杨扬回忆说,在第三届亚冬会开幕前两个月,她参加了在哈尔滨举行的亚洲短道速滑锦标赛,并拿到了该项目的铜牌,当时也是她一个人对抗4名韩国好手。
“拿了第三名以后,我觉得我能力不差了,我能跟她们拼了,但第三名肯定不是我的目标,我想拿冠军!”杨扬说,从那天起,每天晚上都在脑子里“过电影”,就在想“怎么能够1打4,还能赢”。
“其实天天想、天天想,总会想明白。”
“每天晚上我一闭眼睛,前后左右都是韩国运动员,被他们围追堵截,我就觉得这比赛好难打。”杨扬说,“但有一天突然想到,其实我不用考虑她们怎么堵我、拦我,我只要在起速前(1500米还剩7、8圈)占住第二位或者第三位。”
“第二位最好,第三位也还有机会(拿冠军),因为我外道超越能力强。所以,不管你前面怎么折腾,我在起速前必须抢第二位,或者第三位。”
杨扬说,当时一下子就从“前后左右全是人”的困境中走出来了。
这场比赛的视频已经很难在网络上找到了,但当年新华社播发的侧记印证了杨扬的记忆。
“在这场四对一的决赛中,韩国人明显在‘玩’战术。他们让实力稍弱的金昭希快速冲在前面领滑,旨在消耗杨扬和另一名日本选手的体力,而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全利卿、亚洲纪录保持者金润美,则尾随在中日选手之后准备最后冲刺来个‘渔翁得利’。”
但杨扬在前10圈没有上当,不急于超前。最后两圈,只见她猛然加速,一下子冲到最前面,且越滑越快。如梦方醒的全利卿和金润美被动地加速追赶,尽管快到终点时已贴近杨扬但仍未能超越。
新华社当年播发的稿件,写出了杨扬的艰难与坚决。
“杨扬一人面对包括该项世界冠军全利卿、亚洲冠军金润美在内的4名韩国选手和1名日本选手的夹击,毫不气馁,硬是在行家们都认为夺冠希望渺茫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勇夺金牌。”
杨扬的这枚亚冬会金牌赢得漂亮,但这与她在盐湖城冬奥会上获得的首枚冬奥金牌,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场胜利)奠定了我在未来比赛的一个心理状态,我知道我是可以赢的,而且我只有‘赢’这一个目标。”杨扬笑着回忆说。
杨扬说,这场胜利让当时只有19岁的自己明白,如果比赛前理性地分析战术,比赛时激情投入,是有机会夺冠的。
在第三届亚冬会一战成名的杨扬,此后参赛的心态都变了。
“我一上场,只奔第一名、第二名我就不要了。”当年的小将有了敢拼、敢赢的心态。
但首金的窗户纸没有那么容易捅破。
1998年长野冬奥会,年轻气盛的杨扬只收获了一枚接力银牌,与金牌擦肩而过。
后来杨扬回忆说,奥运会的赛场上,心理因素在比赛中非常重要,“那种心理状态我已经顶过去了,下次再遇到这种大赛我不会再怕了”。
杨扬的确不会再怕了。
1999年江原道第四届亚冬会上,中国队在短道速滑项目的首个比赛日,就遭遇了争议判罚。在中国队选手多个项目接连被罚下的情况下,杨扬赢下了女子500米的金牌。
新华社记者江红、朱克川采写的消息稿如是记录:
“在女子500米决赛中,分在外道的杨扬起跑时落在最后一位,但她憋足了劲要拿这枚金牌。她三次超越对手成功,最后以45秒490的成绩为中国队夺得了这枚比金子还宝贵的金牌。”
杨扬说:“当时决赛就剩我和孙丹丹,前面的判罚我俩都气得不行,孙丹丹是攥着小拳头上场的。我生气归生气,但我一直暗示自己要冷静,赢是王道,生气就容易犯规。”
时过境迁,现在回忆起这场比赛,杨扬笑着说:“那场比赛赢得也挺过瘾的。”
“其实要经历一些事,你才知道你的力量、潜力是很强大的。”杨扬说。
冲击首枚冬奥会金牌,既是无上的荣誉,也是巨大的挑战,更是无法形容的压力。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杨扬顶住了压力。
杨扬在自己的强项、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比赛中,冲金失利。
但三天后的女子500米决赛中,杨扬从一开始就占据领先地位,并把优势保持到终点,顺利收获冠军,为中国队获得了第一枚冬奥会金牌。此后,她又与队友一起获得了女子3000米接力的银牌,并在女子1000米比赛中再夺金牌。
如今,亚冬会重回哈尔滨,杨扬在熟悉的冰场感受到了与当年完全不同的氛围。
“当年关注短道的人没这么多,参赛的队伍也没这么多。”杨扬说,在她的记忆中,短道速滑的比赛场馆当年就已经很破旧了,没想到现在焕然一新,变得非常漂亮。“结构还是原来的结构,经过当年走过的通道,还是熟悉的感觉。”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召开,尤其是‘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实现之后,短道速滑这种竞技性非常强的项目,得到了很好的推广,有很多孩子参与,这是非常不一样的。”杨扬说。
2月6日,米兰冬奥会迎来倒计时一周年。14日,中国短道速滑队将在米兰冬奥会的比赛场馆迎来世巡赛第六站比赛。
时钟滴答,第九届亚冬会接近尾声,米兰冬奥会的脚步近了。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