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网4小时前
今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火爆上映,开启“高开疯走”模式,并创下中国影史票房新纪录。随着电影的出圈,关于哪吒到底是哪里人也再度引发热议。天津、安徽等地相继发文,自称“哪吒故里”,被誉为“中国哪吒文化之乡”的四川宜宾也携哪吒行宫、龙太子“骸骨”等20余处哪吒实景加入“抢吒儿”大战。
可问题是哪吒乃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既然是神话人物,就不可能有所谓的“故里”,这最基本的常识。况且《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谁都尚存争议,现在电影火了,纷纷跳出来,争抢“哪吒故里”,吃相着实有些难看。
对此,各位怎么看?有评论是这样说的:《琅琊榜》火爆时,许多地方也争相标榜为琅琊榜的故里,结果争得头破血流。有的请出专家,有的拿出典故,有的煞费苦心地“寻找古籍中的证据”,但今天还有几个人记得“琅琊榜的故里”在哪?那些争夺“潘金莲故里”“西门庆故里”的地方,也早已成了“故事里的事”,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想想也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五千年文明在给后代留下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埋下了不少“雷”,争夺名人故里的戏码隔段时间就会上演。周作人曾在《故乡的野菜》中说“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如果泉下有知,很多古人定然感同身受。“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观音菩萨选美,齐天大圣找不到家……”多年前,某地甚至炮制出疑似神话人物女娲的所谓“遗骨”,令人哭笑不得。
对此,有人就说:对于地方政府部门来说,“名人故里”更意味着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熙熙攘攘的游客,以及可以迅速变现的旅游经济。一旦争夺成功,“抢”过来一个名人,再修三五处故居,拉起七八个招牌,就能十分成功地吃上旅游饭,过起文化啃老的逍遥日子。只不过横幅上的“某某故里欢迎您”,似乎更应该改成——某某故里欢迎您消费。
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各位心里都清楚。历史上的真人抢完了,那就抢神仙鬼怪,反正吃祖宗饭又不费什么力气。只不过,一座城市的历史有长有短,名人资源有多有少,是被历史注定的。一座城市的名片不是哪一个古人可以代表的。如果一个城市既不尊重传统,也不吐故纳新,纵使拉来多少古人撑门面,也是虚浮的。
历史名人具有一定的感召力,但一个地方的知名度最终要靠创新创造去取得,一个地方的美誉度必须靠好的政风民风去塑成,而不是一味地寄希望于“抱古人的大腿”。近年来,不少所谓的“故里”招不来商、引不来客,耗资巨大建设的景区门可罗雀,有些甚至在开发过程中已经“烂尾”。这就充分证明:如果没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深厚久远的历史文化积淀,即便有响亮的名人或传说,仍难以开发成一座金矿。
小马飞刀
责任编辑:王旭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