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4小时前
在封建时代,平时实行宵禁,暮钟敲响后便不许出门。只有上元之夜,男女老幼才可以出来观灯游玩,而坏人也可以借黑夜干坏事。于是,元夕便成为戏曲和小说中一些刑事案件发生的时间背景。
明代话本小说集《二刻拍案惊奇》中,有一篇《襄敏公元宵失子 十三郎五岁朝天》。这个标题的意思是,襄敏公在元宵这天把儿子丢了;五岁的十三郎见到了皇帝。故事发生在宋神宗赵顼时代,大臣王韶(襄敏是他的谥号)最小的儿子叫南陔,因为排行十三,所以叫他十三郎。十三郎五岁那年,元宵节让家人驮在肩上去看灯。那一夜,汴京城宣德门内高搭鳌山,鳌山下百戏杂陈,观灯看戏的人摩肩接踵。那王吉看得正在入神,忽觉肩上一轻,待他反应过来,肩上的孩子已然不见了踪影。周围人山人海,哪里去找!回去禀报老爷夫人,全家无不惊慌,有的主张报官,有的主张悬赏。唯独王韶不慌不忙,说不用着急,孩子一定会回来的。
几天以后,小南陔果然回来了,而且是皇帝派人送回来的。原来,那天晚上,小南陔发现驮他的人已经不是王吉,就意识到是落入了贼人之手,便把头上的珠帽摘下藏好,又在贼人衣领上用彩线做了记号。当贼人驮着他走到一行轿子跟前时,小南陔突然大叫:“有贼!救人!”那贼人意想不到,惊慌中将孩子扔下便跑。轿中人原来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一看这孩子生得俊俏便喜欢上了,抱着他进宫献给了皇帝,说捡到了一个孩子,这是好兆头,预示着皇帝要得儿子了。皇帝一见,也喜欢上了,问他是谁家之子。小南陔说:“孩儿姓王,乃大臣王韶之子。”口齿清楚,声音清脆,大出皇帝意外。问他如何到此,小南陔如此这般一说,神宗大惊道:“朕若捉不到这些贼人,就连这小孩也不如!”立刻发一密旨,限开封府三天破案。那贼人不知衣领上被小南陔留下记号,很快被开封府捕快找到,一伙贼人同时落网。在这篇故事中,还附有一个贵族小姐真珠姬上元夜被贼人劫持拐卖的案件,也因小南陔一案随之告破了。
到说书人口中,小南陔五岁朝天的故事中难免有演绎夸张,不然如何吸引听众?但这件事并非完全虚构。王韶及其子王南陔,史上实有其人。王南陔,名寀,字辅道,又字道辅,南陔是他的号,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官至翰林学士、兵部侍郎。此人后来迷信上神仙道术了。同行是冤家,为道士林灵素所排陷,王寀被宋徽宗处死了。他幼年的这段故事,记载在岳飞后人岳珂所著的《桯史》中,原题是《南陔脱帽》。作者岳珂说,这件事他是听王寀的孙子说的。真珠姬的案件记载在《夷坚志》中,时间背景是宋宣和六年(1124年)元夕,比小南陔五岁朝天的故事要晚60年。《夷坚志》是南宋人洪迈创作的文言志怪集,其中的故事大都是他听来的。
或许,曹雪芹从上面的两个故事中得到启发,在《红楼梦》第一回,构建了元宵节英莲被拐的情节。英莲,就是后来的香菱。在她尚不懂事的年纪,由家人霍启抱了去看社火花灯。霍启,祸起,祸由此起。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回来时,英莲已经没有了踪影。他找了半夜没有找见,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英莲被人贩子抱走若干年后,先后卖给冯渊和薛蟠两人,惹出一场人命官司。英莲的命运也由此发生重大转变。
传统剧目有一出包公戏,叫《探阴山》,京剧叫《铡判官》。说的是宋朝一个元宵节,少女柳金蝉随父观灯,被狂风刮散,遇到流氓李保。李保将柳金蝉诱骗至郊外欲行不轨,柳金蝉不从,竟被李保害死。李保嫁祸于书生颜查散,导致颜查散被捕并处死。颜的仆人向包拯告状,包拯为了查明真相,下到阴曹地府调查。在阴间,包拯发现判官张洪是李保的舅舅,暗中篡改了生死簿,庇护了李保。通过与柳金蝉的鬼魂对质,包拯查明了真相,最终将张洪斩首,捉拿了李保,柳金蝉与颜查散得以还阳并完婚。这个故事在今天看来,很是荒诞不经。但它当年的意义在于:强调阴曹地府的存在,并告诫坏人,干了坏事总是逃不出法网的。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