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新闻客户端3小时前
扬子晚报网2月13日讯(记者 徐媛园)猜灯谜、领灯笼、织云锦、做灯彩……元宵节的南京南站热闹非凡。这是扬子晚报联合铁路南京站、云锦博物馆、滴滴出行,在南京南站举办的元宵节扬子晚报幸福小康照相馆第五季暨“南京南站·节日里的非遗·云锦花灯会”活动。当天晚上,该活动就登上了中央电视台(CCTV1)晚间新闻。
今年,扬子晚报幸福小康照相馆第五季,将美美的“打卡点”设在了南京南站“158雷锋服务站”。五彩的花灯挂满了半面墙,不少旅客在彩灯前打卡留念。活动现场,江苏省非遗秦淮灯彩代表性传承人曹红老师亲自教授大家制作花灯。她手法娴熟,不一会儿,一盏精美的荷花灯就呈现在大家眼前。曹老师表示:“今年是中国春节成功申遗的第一个新年,能为申遗成功助力,我感到非常自豪。同时,能在元宵节来到南京南站,为旅客们展现非遗技艺,我也觉得特别有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云锦博物馆的“传承班”也在活动中首次亮相。00后的小师傅们在云锦博物馆正式织锦,展现了这项延续了1600年的中华文脉的传承有序。南京云锦博物馆传承人陈诚介绍,通过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他们迎来了首批“传承班毕业生”,其中5名同学留在云锦博物馆从事织造工作。
现场的小织机旁也是人来人往,记者在现场看到,3-15岁的孩子们对于织锦真的是颇感兴趣,织机前总是排着小小的队伍。8岁的万静书学得特别快:“我非常喜欢这些漂亮的布料,我妈妈带我看过蜀锦、苏绣、云锦,但我是第一次织,太好玩了!家里要是有一台就好了。”15岁的何洋说,希望各项非遗技艺都可以越来越好,走向全世界,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华文化。
为了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过节的氛围,扬子晚报联合滴滴出行设置了20辆秦淮灯会彩蛋车,当天从南京南站开出。这些非遗好礼,一份来自云锦博物馆,是该馆今年推出的非遗“葫芦娃”,一个叫“潦草弟弟”,一个叫“富家公子”,它们身上藏着“富贵”的密码。花灯则出自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彩代表性传承人曹红之手。游客乘车将有机会获得精美非遗周边。
2024年12月4日,“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蛇年春节也成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非遗年”。在岁月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如同璀璨星辰,点缀在历史的天幕上,尤其在节日里,这些非遗更是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今年,扬子晚报“节日里的非遗”栏目,将带领广大读者一同走进节日里非遗的绚烂世界,领略中华文脉的华美风采,感受那些流淌在节日里的非遗魅力。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潘政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