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热点02-19 13:14
“从外祖父拍的照片中,我看到了真实的日本侵华历史。我害怕、震惊……无法入睡。”
2025年2月18日,28岁的法国小伙马库斯·德雷特斯(Marcus Detrez)在北京,当着一众记者的面,打开了随身携带的皮箱,里面装着的,是他外祖父在日军侵华期间拍下的照片。当年,其外祖父将这个皮箱从上海带回巴黎,如今,他带着家人的嘱托,又将这个装载着悲痛记忆的箱子带回了中国。
马库斯(中)向记者展示此次带来的部分老照片。潮新闻记者 王嘉楠 摄
据了解,这些照片总共有622张,马库斯表示,这些照片都是外祖父于上世纪30年代在中国拍下的,从文字、时间标识初步判断,这些是二战期间日军侵华的罪行记录。
马库斯及其同行朋友松松、士杰告诉潮新闻记者,希望将这些记录日军侵华罪证的照片捐赠给中国,“这是一段沉痛的历史,我希望让世界人民看见。我看到照片时,悲愤、震惊,这段历史无法被磨灭。”
沉重的回忆
在北京玉蜓公园外的一条长椅上,马库斯戴着塑料手套,用钥匙小心翼翼地打开一直提在手里的箱子,向记者展示里面的照片。据其介绍,2021年,马库斯发现第一批照片,经询问母亲得知是外祖父劳伦斯拍摄的。
马库斯展示照片。上游新闻记者 崔涛 摄
“第一批170 张照片是在巴黎的一处车库保险柜中发现的,第二批照片是在2024年底发现的,共600张,已整理出452张。两批总计约700张照片,照片背后附有手写注释和日期。”马库斯说。
马库斯表示,根据家族记述,他的外祖父罗杰·皮埃尔·劳伦斯(Roger-Pierre LAURENS)1914年3月9日生于法国图卢兹,1935年秋天移居上海,曾在上海法租界工作(可能是种植园或相关行业的主管)。劳伦斯掌握多种语言,比如西班牙语、英语、普通话,以及部分俄语。
“根据家族记述,我外祖父劳伦斯共有6个孩子,其中2个孩子因日军入侵而去世。”马库斯说,其中一个孩子是在越南出生的,因为日军入侵,导致当地医疗条件差,缺少必需的药品而夭折。另外一个孩子出生在上海,疑似喝了日军提供的有毒果汁而去世。
马库斯说,这些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其外祖父罗杰·皮埃尔·劳伦斯在上海的生活场景,也记录了大量日本侵华时触目惊心的罪行影像。
“这张照片的背后,外祖父做了备注,上面写着‘黄浦江的游泳者’,这是外祖父带着儿子在黄浦江上看到江上漂着很多被日军杀害的中国人的尸体,他没办法告诉儿子这是尸体,外祖父告诉儿子这是游泳者,他们用躺着的姿势游泳。”马库斯说,另外有两张照片拍摄于上海龙华寺,展示了龙华寺被日军损毁前后的景象。
马库斯向记者展示一张照片,照片上有劳伦斯和两位中国友人的合影。据马库斯介绍,外祖父的这两个中国朋友在日军侵华期间被杀害。“我们将去上海,希望能找到这两位中国朋友的后人。”
马库斯展示颐和园照片。上游新闻记者 崔涛 摄
马库斯介绍,战后,外祖父辗转越南、澳大利亚等地,最终回到法国,于1993年4月28日去世。外祖父和家族成员因为在中国目睹了日军暴行,日军侵华一事已经成为家族沉重的回忆。“我的一位舅舅因为目睹日军暴行,精神受到刺激。”
捐出照片是为铭记历史
也为促进中法交流
“日本没有对侵华战争进行道歉,这是我不能接受的,我们一行人想把照片捐给中国,希望日本能为侵华战争道歉。”士杰(Bastien RATAT)说。
此次中国之行,马库斯等三人计划实地看一下外祖父劳伦斯去过的地方。马库斯·德雷特斯(Marcus Detrez)一行人来到北京颐和园,劳伦斯曾经在颐和园为友人拍摄了照片。“(颐和园)里这样的建筑我从来没看到过,太精美了,我们还会再回来参观的。”
马库斯和同行友人合影。上游新闻记者 崔涛 摄
在颐和园,马库斯回忆起12年前,自己第一次来中国时,他前往西安学习中国功夫。马库斯表示,这次来到北京,看到中国发展很快,“中国是未来”。
同行的士杰(Bastien RATAT)表示,他在中国川渝地区生活过多年,曾经去过重庆的博物馆,”我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当时南京已经沦陷,重庆遭到大轰炸,人们在隧道里躲避。”
据马库斯等人表示,此次来北京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照片的捐赠流程,照片真实性还需要专业的机构进行验证,在捐赠完成前不会谈论捐赠细节。
马库斯的外祖父拍下的照片
“外祖父的箱子,一直是我们全家不可触摸、提及的‘禁忌’,他将箱子锁起来,自己却铭记了一辈子,并把被日军杀害的孩子名字,继续沿用到后续出生的孩子身上。这些照片对我们家族、中国乃至全世界,都非常重要。所以,把照片送到中国是我们家族全体成员的心愿,哪怕是我患癌的母亲同意我暂时离开她,也要支持我带着照片来中国。我们三人这趟来北京,是希望将照片留在中国,不是为了旅游或者其他目的,我也不会后悔这么做。”
此外,他们还准备在法国成立一个民间协会,通过照片告诉全世界日本在中国等国家的侵略行径。两个月前,他们已经建立一个名为“中国回声”的网站,希望宣传现代化的美丽中国,也希望通过这些照片揭露当年日本侵华的暴行,展示中法民间友谊。
“与此同时,我也希望以欧洲为中心,向欧美世界来介绍这段历史,让更多人知道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马库斯说。
马库斯展示外祖父上世纪30年代拍下的日本侵华战争照片。潮新闻记者 王嘉楠 摄
让历史的真相
击碎成见的大山
马库斯和伙伴的义举,不禁让人联想到另一位国际友人埃文·凯尔,不久前,他结束了90天的访华旅程返回了美国。而埃文向中国政府捐赠南京大屠杀证据相册的行为在互联网上引起了热议,有一些外国网友抛出了“为什么中国人总是‘拘泥于历史’,而非‘向前看’”的疑问。 答案就在埃文的访华经历中,在中国,埃文感受到的不是仇恨,而是热情,不是陷于苦痛历史中无法自拔,而是铭记历史去开创未来。从官方回赠的国礼瓷,到天安门广场上一位小伙为他披上的军大衣;从中国国家公祭日的庄严肃穆,到春节晚会的喜庆欢腾,埃文用他的镜头记录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以及中国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于是他穿着汉服在北京天坛,与许多中国朋友一起祈求世界和平。 埃文·凯尔收到并捐赠给中国的相册。图源:央视新闻 埃文回到美国后,仍持续在社交平台上讲述在中国的经历,也很期待接受当地媒体的采访,想帮助更多人认识真正的中国。可他的作品被限流、下架,他本人也备受冷落。然而依然有很多当地人、网友,因为埃文的经历开始主动了解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他们会来到埃文的典当行去探求真相。 无论是埃文,还是马库斯,他们向中国捐赠的历史证据很珍贵,同样珍贵的还有捐赠行为本身,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来了解中国的那段历史,理解中国人对历史与战争的态度。互联网正在拉平世界的距离,悟空和哪吒傲然出海,DeepSeek惠及全球,中国正不断向世界展现真实的魅力,同时也希望更多世人通过网络或亲身经历,来了解中国。我们厌恶那些蓄意的抹黑,也不需要虚浮的夸赞,只是追求真实,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真相不应被掩盖,历史不容篡改,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遭受的苦难,以及英勇抗战的贡献更不该被忽视。铭记历史,坚守真实与正义,才是“向前看”、开创未来的基石,才能永矢弗谖,维护和平。 曾经,外籍人士用他们的镜头记录了中国那段悲壮的历史,如今更多年轻的外籍人士也在用他们的镜头还原当代的中国,如果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那么真相就是踩碎大山的无穷力量。
来源丨央视网、潮新闻、上游新闻、青春上海、齐鲁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杜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