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3小时前
偷拍监听、追踪定位、窃密传输......这些经常出现在谍战片中的情节,或许正在我们身边上演。如今,各类“间谍”设备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伪装成日用品的窃听窃照设备,正在悄然监视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这些设备经过改装,隐蔽性极高,稍有不慎,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乃至国家安全,都可能遭受严重威胁。
日常用品变身“间谍”设备
充电宝
充电宝是现代人出行必备的电子产品之一,却被不法分子盯上,成为实施非法行为的“新道具”。
2024年,山东青岛警方侦破了一起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案,打掉了3个窝点,查获相关设备500多件。经查,在短短的3个多月里,犯罪团伙就生产窃听窃照专用器材3000多件销往各地。
仅从外观上看,这些伪装成充电宝的设备与普通充电宝几乎没有差别,但内部却安装了摄像头、录音设备、集成电路板以及存储卡,经有关部门鉴定,这些伪装的充电宝是专门的窃听窃照器材。
挂件
背包挂件、钥匙扣这些原本起装饰作用的小物件,也成了不法分子改装的目标。
2024年,上海市奉贤区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有网店正在销售带有窃听功能的挂件。经过侦查,警方先后在安徽、广东、江西等地抓获了生产、销售这些挂件的涉案人员黎某、谢某等人。黎某是这些窃听挂件的主要生产者,他采购芯片电路、电池以及挂件外壳等材料,进行非法组装,并通过自己的网店售卖,还向谢某等人供货。
在这些处理过的硅胶卡通挂件、十字绣布袋挂件的内部藏有电子线路板和收音麦克风等。使用者只要通过商家提供的手机软件就能远程启动,不仅能监听、录音,还具有定位功能。经办案机关检测,这种挂件是窃听专用器材。
U盘
日常使用的U盘体积小、便于携带,也被不法分子改装利用,变身为暗藏玄机的窃听设备。
中国某企业代表团在境外参与某大型开发项目招投标时,于当地餐厅用餐期间,一名男子将一盒餐巾纸送入包间,代表团人员在餐巾纸盒内发现一形似U盘的物品。经国家安全机关检测鉴定,该装置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使用的加密存储式窃听器材,外观伪装为普通U盘,内置两个微型麦克风,由内设的3.7V锂电池供电,用隐藏式微型按钮实现工作状态控制,具有数字加密录音功能。
严打违法 合力除患
这些看似寻常的用品沦为窥探隐私、窃取机密的工具,其危害不容小觑。应多管齐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改装、销售行为,让这些窃密威胁无处遁形。
执法部门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一方面,对各类生产厂家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生产流程合规,杜绝非法改装行为的出现,另一方面,加强对市场的日常巡查,不仅要关注批发市场、电商平台等重点领域,还要对一些隐蔽的线下交易场所进行排查。对于发现的非法生产、销售行为,依法严惩。
生产厂家提升产品的安全防护能力。要加强技术防护,防止产品被不法分子轻易改装。例如,设计、生产充电宝、U盘等物品时,采取防拆解和防改装的技术措施,从源头上降低被改装的风险。
个人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购买日常用品时,要选择正规、官方渠道,避免购入“三无”产品;查看新入手物品的外观细节,如是否存在异常小孔、缝隙等,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此外,遇到陌生人遗留或赠送物品时,应保持警惕,及时检查,不要随意使用。
(文中部分资料来自“光明网”“央视新闻”等媒体)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