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新闻客户端2小时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源
2月5日湖北“新春第一会”上,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主导研发的“荆楚一号”人形机器人,因为“长”着人类面孔,且实现视、听、触等多模态感知和表情交互而备受关注。
让人形机器人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更像真人,仿生学理念的应用不可或缺。来自光谷的灏存科技,在“荆楚一号”的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但若要从事餐饮服务、家政、育婴等工作,灵活性还有待提升。一方面,要为人形机器人安装尽量多的关节,在硬件层面看齐甚至超越人类;另一方面,要研发强大的软件,让机器人具备高效、精准获取和处理人体动作数据的能力。
“动作数据就是机器人的‘行为准则’,哪个关节动、动多大幅度,全都由运动中枢神经系统说了算。”灏存科技CEO熊鹏航说,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运动神经中枢系统,包含穿戴型肢体动作识别设备、动作数据采集与大模型训练软件。传感器精准捕捉人体动作后,由计算机分析并转化为动作数据,人形机器人就能学习并模仿人类的动作。
打个比方:一支交响乐团的乐器种类越多,音乐表现力自然越强,但这对指挥的掌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人形机器人身上,运动中枢神经系统就承担着“指挥”的任务。
8年前,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因为能流畅完成空翻动作引发热议。今年的春晚舞台上,宇树科技研发的能扭秧歌、会丢手绢的机器人令人啧啧称奇。这些业界“明星”,无不具备强大的运动中枢神经系统。
2018年,灏存科技创业的第二年,湖北日报就曾对这家企业进行报道——戴上一副“电子手套”,手部的任何细微动作都能被传感器捕捉,并在电脑屏幕上实时生成一只虚拟的手。尽管当时人形机器人产业尚未成型,但不少专业人士认为,这套“软硬结合”的系统有一天将成为机器人训练的“标配”。
“有了运动中枢神经系统,人形机器人的动作更加流畅自然,远超人类的关节数量甚至允许机器人做出一些超出人类认知的动作,可应用在更广泛的场景中。”熊鹏航说,目前灏存科技已实现对人形机器人运动中枢神经系统核心技术的全面自主可控。特别是对于肢体动作识别十分关键的转角精度,已经可以精确到0.001度,延迟也能控制在3毫秒以内。除“荆楚一号”外,灏存科技目前正与多家国内知名高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人形机器人头部公司展开合作,“湖北智慧”加速闪耀全国。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