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3小时前
被誉为“北京城之源”的琉璃河遗址考古新进展发布:利用高分辨率古DNA亲缘关系鉴定技术,科研人员成功将琉璃河古人类的家族树拓展至第四代,为复原3000年前西周燕国古代家族关系和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佐证。
给燕国人做“亲子鉴定”的工作可以追溯到2022年,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员宁超,为琉璃河遗址城北墓地发掘出土的人骨做分析研究,从遗传学范畴内的古DNA研究角度,寻找更多“城之源”的信息。
“我们对出土的9具人骨样本进行了DNA检测,提取、排序、重建古DNA的片段,进行序列比对组装等。”宁超说,通过古DNA“亲子鉴定”技术研究史前社会结构,在国内尚属首次,“最初,我们获取了这一家族墓葬之间两代人的亲缘关系、家族谱系,初步重建了琉璃河遗址古代人群的家族树。”
2024年至今年初,宁超带领团队对琉璃河遗址城北墓地进行了人类全基因组高分辨率亲缘关系鉴定,成功获取了36例样本的全基因组数据。结果显示,18个个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拓展家庭——12名男性个体中,有9个个体的Y染色体单倍型一致,表明他们源自同一个父系祖先。宁超解释:“这18个个体共有9种不同的线粒体单倍型,表明他们来自不同的母系祖先。由此可以推测,该墓地的家族结构是以父系遗传为纽带。”
借助超级计算机,科研人员通过编程、大数据建模,将所获样本的基因组数据与全世界已经发表的古代人和现代人基因组数据进行对比,进而获得人群迁徙、演化的可靠证据。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琉璃河遗址城北墓地中存在一组四代家族关系,能够准确复原兄弟三人及其妻儿的亲缘关系。“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社会现象。”宁超举例,一对夫妻之间存在三级亲缘关系,可能是表兄妹或堂兄妹,属于近亲结婚现象。家族中还有一位女儿的丈夫也葬在同一墓地,“我们推测,这一家族很可能存在姑爷入赘的情况,另一种可能是这对亲家营建的墓地挨得非常近。”
此次研究重建了西周中期燕国都城的家族树,为研究3000年前古代人群的埋葬方式、婚配策略以及潜在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佐证。今年,随着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推进,宁超团队还会持续采集样本进行古DNA研究,“我们会进一步探讨琉璃河遗址的家族结构、墓位形态等。希望随着更多新发现的揭露,这棵家族树会变得更加清晰、茂盛。”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