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03-21 18:13
春分节气后,昼夜均分,自然界阴阳平衡,养生需顺应天时,注重“调和阴阳、防病固本”。综合多家权威机构建议,发布健康管理指南如下:
一、生活起居:科学防寒,适度运动
1. 规律作息,提升免疫力
春分后应遵循“早睡早起”(22:00前入睡,6:00-7:00起床),避免熬夜损耗肝血。研究表明,午休以20-30分钟为宜,过长易导致“睡眠惰性”,反加重疲劳。
2. “春捂”有讲究,重点防护部位
春分后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需重点保护颈背部、腹部及下肢(踝关节、膝关节)。心脑血管患者注意:低温易致血管收缩,高血压患者需每日监测血压,避免晨起剧烈运动。
3. 运动推荐与禁忌
推荐八段锦(调理三焦)、太极拳(平衡气血)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过敏体质者需避开上午6-10点花粉高峰期,运动后及时清洁鼻腔、更换衣物。
二、饮食调理:营养均衡,药食同源
1. 膳食指南核心建议
每日摄入量:绿叶蔬菜300-500克(推荐荠菜、豌豆苗,富含叶酸与维生素C),优质蛋白(鱼肉、豆制品)占总热量15%-20%。
慎食清单:春分后胃酸分泌增加,慎食竹笋、香椿等粗纤维食物,避免诱发消化道出血。
2. 中医食疗方
健脾祛湿:茯苓山药粥(茯苓15g、山药50g、粳米100g),适合脾胃虚弱者。
疏肝解郁:玫瑰陈皮茶(玫瑰花5朵、陈皮3g),可调节肝气郁结导致的胸闷、烦躁。
3. 特殊人群饮食方案
糖尿病患者:用莴笋、黄瓜替代高GI水果,餐后血糖波动更平稳。
过敏儿童:推荐“抗敏食谱”:西兰花(含槲皮素)+ 苹果(多酚类),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率。
三、情志调适:科学减压,预防“春季抑郁症”
1. 光照疗法
每日户外接受自然光照射30分钟,可促进血清素分泌,缓解春困及情绪低落。
2. 心理干预技术
推荐:正念呼吸法(每天3次,每次5分钟)、情绪日记记录(每周3次),有效降低焦虑水平。
禁忌提示:春季避免过度饮用咖啡(每日≤2杯),咖啡因过量易加剧心悸、失眠。
3. 传统养生法现代验证
梳头健脑:实验证实,每日用木梳梳头100次,可刺激百会穴、风池穴,改善脑部供血。
足浴配方:艾叶 + 生姜足浴包(水温40℃,15分钟),促进末梢循环,提升睡眠质量。
四、重点人群防护
1. 呼吸系统疾病:春分后流感病毒活跃度上升12%,建议结合自身情况接种流感疫苗。
2. 过敏性疾病:北方地区杨柳科花粉浓度达全年峰值,过敏性鼻炎患者外出需佩戴口罩。
3. 慢性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春季药物剂量需随气温变化调整,定期复诊监测肝肾功能。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