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04-16 16:12
奔流新闻讯(记者赵鑫远)4月15日,记者从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改革进行时 县区在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平凉专场获悉,近年来,平凉市把打造 “三区一城市”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总牵引、总抓手,紧扣资源转化、放大优势,系统推进筑基强链、立柱拓网的基础性工作,各项事业发展焕发了新活力,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大关。
紧扣“一个主线”,蓄势聚力汇集发展动能
平凉是全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黄陇基地主体区域,赋存极具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10多种。近年来,相继实施了邵寨煤矿、灵台电厂等一批绿色矿井、调峰电源、新能源项目,积极加快石油、非常规天然气、白云岩矿、铀矿资源勘探开发进程,加速贯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绿色建材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年,平凉市将深入推进11个区块煤炭资源综合勘查和2宗煤炭资源出让,聚力抓好安家庄、唐家河等重点项目,加快“镁—煤—硅”一体化开发、循环利用,全力构建以煤为基、煤电联营、煤镁共舞的工业新格局。
平凉市积极推进农业品牌战略,51个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目录,静宁苹果年产量260万吨,优质苹果面积稳定在151万亩,品牌价值181亿元,成为北京奥运会特供果,搭乘“雪龙”号远赴南极。平凉红牛年饲养量106万头,品牌价值223亿元,牛果产业对一产贡献率占到65%以上。
平凉市立足钟灵秀美的自然景观、优质绿色的康养禀赋、交错相融的关陇风情,全力运营开发大景区、推介搭接旅游线路,引育打造农旅融合、交旅融合、中医康养、气候康养等新业态,一批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农旅融合基地、生态康养综合体、度假露营基地建成运营。今年,平凉市将持续推进崆峒山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争创一批5A、4A级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
平凉市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争取实施了陇中生态保护和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全市林草覆盖率达到44.7%。今年,平凉将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实施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示范、冬季清洁取暖改造等重点项目,全面推进美丽平凉建设。
创优“两个环境”,强基固本厚植发展沃土
平凉市把破解交通瓶颈作为提升区位功能的战略支点,相继建成了平天、彭大、静庄、灵华等高速公路,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平凉机场立项批复,平庆铁路、宝中铁路二线、长王铁路、定平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全市交通运输网络全面升级。2025年,平凉市将以全省“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1个机场、5条铁路、10条公路项目建设,加快重塑平凉“西连东融”的通道优势。
同时,通过深化“大综窗”改革、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建设数字政府、直达快享惠企政策、依法设立“平凉企业家日”、拓展政企交流互动平台等举措,全线提速优化政务服务。平凉市城市信用监测评价连续3个月居西部和全省首位,连续4个月排名全国地级市前10名,“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助力经营主体降本减负”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全年实施省外招商引资项目398个,投资额达1137亿元。2025年,平凉市将锚定全省一流、西部领先,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丰富“平凉企业家日”平台载体,擦亮“信用平凉”品牌。
深化“三项行动”,焕新提质增强县域实力
平凉市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争取实施了一批城市道路通畅、公共服务配套、公园绿地提升等项目,一批老街旧巷容颜大改,一批节点微景观扮靓了城市风景线,成功入选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和“中国海绵城市十年成就展”城市典范案例,7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中国“全域海绵”项目典范,海绵城市绩效评价列全国第二批示范城市西北地区第1位。崆峒区入选首批“中国美丽城市典范”。
2025年,平凉市将持续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实施一批市政道路畅通、公共设施提升、地下管网建设、城中村改造和街景风貌重塑项目,软硬并举提升城市内涵品质。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逐步将“三农”工作重心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转向乡村振兴,在以产促兴、以治促和、以净促美上聚焦发力。60个和美乡村、48个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创建全面推进,华亭市、崇信县提前两年实现了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华亭马峡镇、静宁双岘镇入选国家产业强镇,崆峒贾洼村入选全国“和美乡村百佳范例”,崇信木家坡村、泾川龙盘村跻身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今年,平凉市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八改”工程,抓建省市级和美乡村60个,内外兼修扮靓乡村颜值。
平凉市依托县域资源禀赋,打优势牌、走特色路,县域综合实力整体提升。7县(市、区)综合评价均居全省第一方阵,崆峒区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或先进县,崇信县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灵台、崇信、庄浪工业集中区晋升省级开发区,平凉工业园区跻身“2024中国省级开发区发展潜力百强”榜单。今年,平凉市将在县域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上持续用力,推动县域综合发展进入全省前列。
固守“一个底线”,增温提效改善民生福祉
平凉市始终把民生冷暖作为衡量高质量发展的底线要求,80%以上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
近三年,全市新增学位园位3.4万个,增加医疗床位2600多张,投资12.5亿元的市中医医院建成投用,甘肃医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教育质量跻身全省第一梯队;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连续三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2.5万人以上;新增体育场地设施27万平方米,投资16亿元的市体育运动公园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打卡地;建成生态及地灾避险搬迁安置点75个,3500多户群众实现了安居梦;建成了一批养老服务、日间照料、村级互助、老年人助餐和托育机构,“结对帮扶·爱心平凉”工程深入推进,扶孤助残、扶危济困的氛围越来越浓;耕地保护、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社会治理、风险防范等护航发展的底线更加坚固。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柴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