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客户端04-19 21:11
4月19日,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上,一个特殊的“传播贡献奖”引发瞩目——新东方主播董宇辉成为该奖项的首位获得者。颁奖词中那句“他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唤起了无数热爱文学的人的内心热望”,既是对一个文化传播者的礼赞,也折射出当代文学传播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这个创办于1986年的老牌文学奖项,其评选范围一直严格限定于《人民文学》杂志刊发的作品及相关贡献者,而今跨界授予一位“卖书人”,可谓破天荒。但从董宇辉直播间屡屡创造的“文学奇迹”来看,这种“破圈”恰恰体现了一种睿智且富有远见的评审眼光——2024年1月23日,《人民文学》杂志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成果令人印象深刻:4小时内2024年《人民文学》全年订阅达8.26万套、99.2万册,成交金额1785万,这个数字既刷新了严肃文学期刊的发行纪录,也深刻体现出文学与大众崭新的连接方式。
走进董宇辉的直播间,扑面而来的不是叫卖式的促销话术,而是闪烁着智性光芒的文学对谈,凭借文化深度与广泛影响力,吸引了众多知名作家和文学界人士参与对谈。4月17日晚,作家余华携新作《余华文学课》做客“与辉同行”时,20万观众见证了一场关于《活着》的深度解读。从创作背景的剖析到苦难哲学的探讨,到余华告诉年轻人“运气就在前方”的人生智慧,这场持续两小时的文学漫谈稳稳“带货”,上架余华14本著作,其中仅《余华文学课》就售出4.2万册。如此景象,让“曲高和寡”的文学焦虑不攻自破。
2024年,“与辉同行”直播间里有创下单场百万册的《人民文学》发行奇迹,也有年末梁晓声、施战军等名家参与的“感知幸福”主题对谈引发700万观看热潮,每场直播都是文学大众化的生动实践,观众收获的不仅是书籍本身,更是与文学大咖并肩而坐的珍贵体验。这种新型文化传播的核心魅力,或许消解了文学对话的语境壁垒,以一种“面对面”的真诚和温暖,让人们对文学、阅读与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余华在直播间谈到已故好友史铁生时的动情,让读者泪光闪烁;而从创作与接受的互动关系来说,数百万观众在实时弹幕中完成的集体解读,本身已经构成了有生命的文学现场。
董宇辉对此有着清醒认识。未能来到现场领奖的董宇辉以视频的方式发表获奖感言,将荣誉归功于“用文字照亮时代的作家和用热爱滋养文学的读者”。这种谦逊背后,是对文化传播本质的深刻理解:所有传播的价值,终将回归到创作与阅读本身。
承载着七十五年文学传统的纸质期刊,正在通过一块块手机屏幕完成它的新时代转型。而董宇辉直播间里那些动辄百万的销售数据、商业传奇,未尝不可视作另一种“现象级”文化事件,证明严肃文学从未远离大众,只是需要找到合适的对话方式。
(吴雨阳)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