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西客户端4小时前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4月24日揭晓,从20个考古参评项目中评选。这些考古新发现,都反映出我国考古事业基本面,都将为探寻何以中国给出时代答案。
甘肃临洮寺洼遗址是参加最终评选的20个项目之一,这里首次发现了史前时期三重接近方形布局的大型“围壕”,并且首次得以确认寺洼遗址是目前已知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级别最高的马家窑文化中心性聚落。这些新发现,有望解答黄河上游地带中华文明如何起源、发展等重大学术问题。
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寺洼山村的寺洼遗址,就拥有丰富的马家窑文化遗存。2018至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这里开展了7次发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郭志委:“不仅是马家窑文化第一次发现,就是放到整个史前时期,也是我们第一次见到这种呈直角拐弯的三重壕,彰显了这个遗址的高等级、有规划。”
确认马家窑文化高等级、中心性聚落,最关键的证据,就是图中黄、绿、蓝三色所代表的三重围壕。三重围壕平行分布、直角转弯,形制布局相当规整。每条围壕口部宽约9至11米。整体看,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50米,与断崖、山沟共同围成一处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空间。
而在三重围壕之外,考古队还发现了疑似“道路”、大面积“人工堆土”和其他遗存。以此来看,聚落的总面积将近百万平方米;而在不远处,还分布有数十处时期相同、规模不一的遗址。它们共同构成一处马家窑文化聚落群,而寺洼遗址属于引领者,是一处中心性聚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郭志委:”长期以来,长江中下游,包括黄河下游,文明探源的很多工作是很充分的。但是黄河上游,我们目前只知道一些大概的时空框架。这项工作填补了黄河上游文明探源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空白或关键空白。“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往期回顾
• 汪尚学在市纪委监委机关调研
• 看定西科技人才如何破解“种子密码”
• 注意!5月份定西这些路段施工,请注意交通安全!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