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长沙客户端4小时前
……(节选)
风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曾是邵西古道上的一处重要驿站,古时从新化经宝庆(邵阳)通往湘西、四川、贵州、广西的商旅,都会在此歇脚。井水不仅解渴,更被旅人视为吉祥之物。传说,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的迁徙潮中,许多离乡背井的人都会带上竹筒,装满风井的泉水,作为远行的护身符。这口井,见证了无数人的离别与重逢,也承载了无数人的希望与梦想。
风井不仅滋养了村民,也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明代礼部尚书王应熊曾在此驻足,饮一口清泉,挥笔写下《风井》一诗:“寰中风穴不一处,斯井乳花能同流。暗接膏源尝秘惜,不离陌路自清幽。”诗中,他将风井比作天地间的奇观,赞其清幽脱俗。而明代诗人郑澧阳更是为之倾倒,称风井与村庄的另一处奇观潮源洞为“南国两奇观”,感叹“不谓人间有,谁知天壤宽”。清代诗人周泽长也曾在此驻足,写下“岩空终古滴,无隙不泉眼”的佳句,赞美风井的泉水源源不绝,仿佛天地间的永恒之音。
风井不仅是一口井,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井旁的青石板上,镌刻着古老的字迹,依稀可见人名与捐资数目,仿佛在诉说某个时代的修缮故事。井水不仅滋养了村民的生活,也孕育了独特的梅山文化。这里的居民,是古梅山蛮民的后裔,他们用风井的泉水磨制梅山豆腐,制作猪血丸子和腐乳,这些美食如今已成为梅山的特产,香气四溢,令人回味无穷。
风井的传说,还与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名人息息相关。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重臣曾国藩、左宗棠,名人蔡锷、陈天华都曾在此驻足,饮一口清泉,感受这片土地的灵秀……
如今,风井依然静静地流淌,仿佛一位沉默的智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井旁的青石板依旧,石壁上的石刻依稀可辨,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石壁下建起了一座古色古香的休憩亭,成了村庄的“客厅”,也成了村民们聚会的地方。每当旅人途经此地,都会驻足停留,饮一口清泉,感受流淌千年的古韵。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