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新闻客户端5小时前
谁能想到,蓝莓、鱼子酱、鹅肝、澳洲坚果等曾经高端且小众的进口农产品,如今却以“中国特产”的身份海量出口。
比如蓝莓,原产于北美,2021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蓝莓生产国。今年,#蓝莓便宜了#几度登上热搜,有批发商表示,今年蓝莓价格是十几年来最便宜的一年,降价幅度达到25%~30%。
再如,法国“国粹”鹅肝,在山东省临朐县安了“家”,并远销日本、欧洲、东南亚。澳洲坚果——夏威夷果,现在全球第一大产区在云南。有着“黑色黄金”之称的鱼子酱,如今“中国产”占据全球60%的市场份额。
云南省盈江县的坚果采收现场
类似的发挥地域优势、借助科学技术实现“后来者居上”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曾经的进口农产品,通过本土化培育,已经落户成为中国新的“土特产”。
自然条件适合种植这些农作物的国家可能有很多,为何中国能脱颖而出?因为中国有着培育产业集群的肥沃土壤。农作物在中国可以“入乡随俗”,还能够开枝散叶,发展出一条条产业链,造福全球消费市场。
全球12%的鲟鱼子酱来自四川省天全县
近年来,一个新常识一再被提及: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其实,我国不仅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农业领域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活力和生产力的“试验田”。
先是进口农产品引起国内消费者的兴趣,巨大的市场潜力让从业者看到“做大做强”的可能性;综合考量各方面条件,适宜的品种就会被大量本土化,在覆盖国内市场的同时,也积极打入国际市场,成为中国“新特产”。
这是一个不断生发需求和供给的良性产业循环。中国“新特产”并不是引进种植洋品种那么简单,而是从供不应求,变成了大众都能消费得起的普遍产品。这种“化稀奇为普通”的能力,究其根本,源于以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新质生产力。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不仅有“量”的先天优势,也正在迸发出强劲的创新创造力量。相信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助推和中国市场的巨大容量下,未来会有更多中国“新特产”重构世界农产品市场格局。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