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6小时前
4月24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
其中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入选该遗址有哪些重要发现?一起来看↓↓↓ 发掘单位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晋宁区文物管理所、云南大学。
遗址概况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是一处商周至秦汉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梁王山、左卫山、金砂山、天女城山、龙潭山围绕滇池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地理单位内。河泊所村至上蒜一小区域为遗址核心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是遗址群中文化堆积最厚、遗存最丰富的区域,核心区北侧为出土著名的“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
河泊所遗址位置图
考古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已经出土并清理的简牍包括文告、往来文书、司法文书、户版、名籍、书信和典籍,涉及政区建置、职官制度、赋役制度、司法制度、民族关系及交通状况。同时,出土的还有封泥匣、麻绳、自然木块等与简牍制作相关的遗物。“乐”字瓦当、涂朱瓦当以及花纹砖、铺地砖、大型瓦片的发现也表明,该区域存在着较高规格的建筑。
河泊所遗址上蒜一小地点历年发掘区位置示意图
重要发现
明确了益州郡城址主体结构布局
通过钻探明确了城址核心堆积区,平面分布呈方形,面积约18万平方米,堆积区外围发现周长约1800米的环壕。核心堆积区西南部的发掘揭露出两汉、魏晋两个时期连续叠压的城墙、壕沟结构以及东周时期的坝墙和大型木构遗迹。
城址布局图
两汉时期的城墙
大型木构遗迹(从西向东拍)
大型木构细节
初步揭示城内主要功能分区
在核心堆积区西南部揭示了汉晋时期的主干道路、建筑区和河道等功能分区。建筑区位于道路的南北两侧,发现两汉、魏晋两个时期的建筑遗迹。尤以前者最为重要,分为早晚两期, 在堆垫的黄土台基之上,发现柱坑、柱础石、散水、水井和灰坑等遗迹,出土大量筒瓦、板瓦、砖等建筑材料,瓦件重量达120吨,有“益州”铭文瓦当、封泥、有字简牍等重要遗物。
城内功能布局图
建筑区遗迹分布图
道路堆积细节
11号水井模型
确定益州郡治的准确位置
发现两汉时期的封泥1900 余枚,包括“滇国相印”、“滇王相印”等与古滇国有关的封泥;“益州太守章”、“益州刺史”、“广汉太守章”和“交趾太守章”等西南边郡封泥;还有滇池、俞元、云南等益州郡下辖24县封泥。
封泥
发现简牍5万多枚,有字简牍5000余枚,是云南目前最大的一批出土文献。简牍内容包括文告、官方往来文书、司法文书、户版、名籍、书信和典籍等,涉及政区建制、职官制度、赋役制度、司法制度和民族关系等。
纪年简牍
另外还出土了“益州”铭文瓦当、“长乐”瓦当、纪年瓦当、云纹瓦当、花纹砖、铺地砖等重要遗物。
“益州”铭文瓦当
河泊所遗址发现的城墙、城壕、大型木构遗迹以及出土的“益州”铭文瓦当、封泥、简牍等重要遗物,为准确确定益州郡治提供了考古实证,表明上蒜第一小学地点就是汉代益州郡郡治所在地。
来源:云南发布、新华社、国家文物局
编辑:毕群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