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7小时前
京南永定河畔,崖沙燕又飞回北京筑巢育雏了。去年夏天,在永定河综合治理工程推进过程中,水务等有关部门保留了小家伙儿们栖息的家园。今天上午,记者来到永定河畔的崖沙燕崖壁发现,成群结队的崖沙燕正在永定河上空盘旋飞舞,北归的燕子们忙着“置办新居”,场面十分壮观,鸟鸣声从天空传来,不绝于耳。
北归的燕子筑新窝
京雄高速永定河特大桥南侧约300米处,矗立着一处朝西的细沙崖壁。崖壁长30多米,高近20米,虽然裸露壁面面积不大,却是崖沙燕北归时的“家”。这里是北京最大的崖沙燕栖息地。
记者在现场看到,崖壁有近200个圆洞巢穴,每个巢穴有拳头大小。刚刚飞回的300多只小燕子上下翻飞,忙着在这里筑巢,有的燕子用嘴或爪子一点点儿挖洞,有的燕子则已“抢占先机”,挖好了新居,再从附近衔来干草铺在洞里。不久以后,成对的崖沙燕就会在新居孵出雏燕,“夫妻”共同哺育“孩子”长大。“依照生活习性,崖沙燕每年4月中下旬会从南方回到永定河畔,5月至7月繁殖,飞回来以后,一般会先建筑新的巢穴。当前,它们正处于认窝、做窝的阶段。”永定河管理处水环境管理所副所长杜立伟告诉记者。
尽显萌态的小家伙儿为什么选择这里?杜立伟介绍,永定河两岸植物丰盛茂密,还有丰富的食物资源。不时,崖沙燕会贴河飞行,捕食水上的飞虫。据介绍,崖沙燕又称灰沙燕,属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三有”陆生野生动物,是北京地区的夏候鸟,它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比较特殊,喜欢生活在河湖边,喜欢垂直的崖壁,主要在崖壁或沙堤上凿洞为穴。它们的身体呈深灰褐色,尾巴短、分叉浅,在北京地区比较少见。
保留一个“家”
去年夏天,永定河综合治理工程在推进过程中,水务等有关部门在发现了崖沙燕的巢区后,当即决定停止施工,为崖沙燕保留一个“家”!
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规划计划部高级经理高远告诉记者,“发现了它们的巢穴后,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不仅将崖沙燕崖壁保护了起来,还调整了周围工程的内容及时序,例如施工时间调整至崖沙燕飞离以后,燕子飞回期间周围500米内不施工。”
崖壁周围,300余米的白色防护围栏给燕子们锁上了一道“防护屏障”。每天上午和下午,巡防人员都会在河边崖壁附近巡查,排查安全隐患、捡拾垃圾、劝离社会人员,防止它们接近崖壁,最大程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巢区的扰动,让小燕子们能平安孵化,展翅飞翔。
杜立伟常年致力于永定河水环境的治理,同时也是一名动物保护爱好者。崖沙燕南飞的这大半年,他十分牵挂它们的境遇。“还会回来吗?”他心里也没底。到了4月中旬,他和同事们经常跑到崖壁附近,观察燕子们是否飞回来。“特别惊喜!4月22日下午,我们在崖壁的一棵树上看到了崖沙燕的身影,一开始只有几只,后来有几十只,几百只……这两天鸟儿越飞越多。”
让崖沙燕回归自然
一年来,为了鸟儿们的可持续发展,水务、园林等有关部门集合动物保护专家,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商讨鸟儿们的保护。“能不能建造人工巢穴?”“是否可以建设监测设备?”“如何更好平衡行洪、鸟类保护之间的关系?”一场场关于人与生态自然的讨论展开。“目前看来,我们用保护自然原生态的方式来保护这些鸟类,后续,我们会持续对燕子们的生活习性进行观测、研究,选取更合适的方式。”杜立伟说。“我们也呼吁周边居民、游客及观鸟爱好者,不要干预、影响崖沙燕的正常生活,让崖沙燕回归自然。”
崖沙燕近年来选择永定河畔“安家”,证明了永定河的水环境治理卓有成效。近年来,在水利部的统一调度下,北京市水务部门统筹调配多水源实施永定河生态补水,来自山西、内蒙古交界处的万家寨水库的黄河水,大同册田水库水,北京官厅水库水以及部分再生水等共同汇入永定河。2021年,永定河在断流26年后首次实现800余公里河道全线通水,汇流入海。2023年至2024年,永定河连续两年实现全年全线有水。
通过生态补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永定河流域水生态持续改善,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随着永定河畔生物多样性持续增加,杜立伟和同事们还制作了“永定河城市观鸟攻略。”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陆续回归,珍稀的震旦鸦雀叫声清脆,优雅的黑鹳在河道捕鱼嬉戏……碧水长流,北京的母亲河重焕生机勃勃。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