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4小时前
#创作挑战赛八期# 桑葚,卢氏县人俗称:“桑仁儿”,是一种落叶乔木,树干高达十多米,树皮韧性较大,是农村人捆扎柴火的首选,树干同样具有极强的韧性,是制作扁担的上等用料,桑叶可以喂猪,喂蚕,桑葚可以食用,酸酸甜甜,口感非常好。
卢氏县气温偏低,桑葚时间成熟较晚,一般都是农历四月中旬陆续发红发紫,朝阳的地方会早熟几天,朝阳的桑葚口感更甜。
关于桑葚最早的历史记载,应该就是汉代的《说文解字》:“黜(shèn),桑葚之黑也”,汉代词典《广雅》则直接解释为“黜,黑也”,因此桑葚以果色紫黑而得名。
桑葚除了可以食用之外,还是一味传统中医,唐代名医陈藏器在其著作《本草拾遗》中记载,桑葚“利五脏关节,通血气,捣末,蜜和为丸”。宋代医书《本草衍义》中记载“摘鲜桑甚,微研至碎,以布滤汁,陶石器熬成稀膏,加适量蜜调熬至稠,盛贮瓷器中。久服,乌发,悦颜色,明目,益寿延年”。明代的医书《本草品汇精要》记载“葚二七枚和胡桃脂研如泥,拔去白发,即可生黑发。”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描述桑葚“久服不饥,安魂镇神,令人聪明,变白不老。多收暴干为末,蜜丸日服”。清代名医兼食疗专家王士雄对吃桑葚很有研究,他在《随息居饮食谐》中详细的记载了桑葚的吃法,“可生啖[dàn](宜加少许细盐拌食),可饮汁,或煮以成膏,或爆干为末,欠收之年,可以代粮充饥”,以上种种资料记载,充分说明桑葚在中国的食用历史悠久,是一味食药同源的野果。
桑葚泡酒具有补益肝肾、滋阴补血,润肠生津的功效,还有促进机体造血功能、抑制体液免疫、改善血虚状态、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等作用。中医认为,桑葚性寒味甘,归心、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润肠生津,养心益智的功效,多用于辅助治疗阴亏血虚,阴虚消渴,津亏口渴,眩晕耳鸣,肠燥便秘,眼赤,失眠等病症。
桑葚中富含多种容易被人体吸收的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等成分,经常食用桑葚,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睡眠、延缓衰老、美容养颜, 降低血脂,保护肝脏,抗溃疡,帮助消化具有一定功效。
桑葚酒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把采摘来的新鲜桑葚放在干净的坛子里,加入五十度左右的白酒,比例按照一斤桑葚,三斤白酒来泡,再加入半斤冰糖,密闭放在阴凉处一个星期左右口感较好,每次打酒使用干净的器具,通常情况下可以保存两年左右。
由于桑葚酒口感较甜,容易下口,很多人喝起来不知不觉的就醉了,后劲比较大,为了身体健康考虑,尽量不要贪杯,适可而止就好。
桑葚属于寒性食物,对于肠胃虚弱的人来说,不宜多食,以免引起腹泻。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