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6小时前
4月25日晚,一场题为“世界在变·电影作答”的创作者沙龙在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会场郎园Station举行。方励、董润年、杨荔钠、尹露、张冀等电影人畅谈创作者如何面对时代变化。
谈及短视频、短剧对电影的冲击,《里斯本丸沉没》的导演方励直言:“我特别支持(短剧)!外卖吃多了,你不去吃私房精品菜了吗?短剧看多了,你更期待惊喜。”他认为,其他娱乐方式分走了观众对电影的吸引力,这正是带给创作者的挑战。在他看来,创作者需要跟观众和最广大的人群在一起,剧本首先要打动自己、打动身边的人。
《年会不能停》的导演董润年坦言,时代变化太快,创作者能做的就是忠于自我的表达:“如果自己真心感兴趣的事情跟当下观众关心的事件或情绪能够搭起来,就比较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
谈及新人创作者,《送你一朵小红花》《我的姐姐》的制片人尹露认为,制作团队要勇于戳破新导演对市场幻想的肥皂泡。创作过程中,导演要允许别人对作品提出不同意见。针对演员选择,她觉得可以跟纯新人合作,前提是成本要降下来。
《中国合伙人》《夺冠》的编剧张冀说,创作中最恒久的是对作品中人物的重视。“我会永远把人物当作朋友,跟他相处,了解他、适应他,最后让人物从我这里走出去。”虽然创作者可以参考过去的经验,但绝对不能迷信,“最有安全感的创作是创新,打破原来所有的已有规则。往往越拍得很顺的时候,大家反而应该产生警觉。”他觉得创作者团队之间要争吵,“我最怕的就是连架都吵不出来的合作。”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