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9小时前
在大学校园的教学楼里,时常会出现这样令人唏嘘的场景:上课铃响后,教室里稀稀拉拉地坐着一半学生,另一半座位空空如也。讲台上老师的授课声在空旷的教室里略显寂寥,而台下,不少学生眼神涣散,或低头摆弄手机,或趴在桌上昏昏欲睡。与此同时,校园里一些社团活动、集体项目,参与人数也寥寥无几,曾经热闹非凡的社团活动室如今冷冷清清。这一系列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是高校里部分学生 “躺平” 的生活学习状态,以及那些在校园活动中逐渐 “消失的大学生”,他们的状态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课堂与校园活动中的消极群像
走进大学课堂,能清晰看到 “躺平” 的痕迹。每到上课时间,总有学生不紧不慢地走进教室,对课程内容毫无期待。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他们却在台下心不在焉。有的学生为了躲避老师的目光,特意选择教室后排的座位,然后全程低着头玩手机,沉浸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有的学生则直接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对老师的提问和讲解充耳不闻。作业完成情况更是糟糕,许多学生为了应付差事,抄袭现象屡见不鲜,遇到难题,第一反应不是思考解决,而是选择放弃。考试前,他们也没有认真复习的打算,抱着侥幸心理,期望能蒙混过关。
在校园活动方面,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曾经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大学生拓展兴趣、提升能力、结交朋友的重要平台,如今却遭遇冷遇。社团招新时,报名人数寥寥,一些社团因成员不足,甚至无法正常开展活动。班级组织的集体出游、志愿服务等活动,参与度也极低,同学们纷纷找借口推脱,对集体荣誉和班级凝聚力毫不关心。在校园里,时常能看到一些学生独来独往,拒绝参与任何社交活动和集体项目,仿佛与校园生活格格不入。
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困境成因
从学业压力层面看,大学课程难度相较于中学有了质的飞跃。以理工科专业为例,课程不仅数量多,且知识深度和广度都大幅增加。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可能凭借应试技巧取得不错的成绩,但进入大学后,面对需要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课程内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储备显得捉襟见肘。频繁的考试挂科、难以完成的课程作业,让他们在学业上屡屡受挫,自信心受到极大打击。多次努力却看不到明显进步,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认为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达到理想成绩,从而选择 “躺平”,放弃对学业的追求。
心理层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们尚未踏入社会,便已感受到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迷茫,让他们陷入焦虑情绪中。同时,在校园生活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社团竞选失败、情感问题等挫折,也会不断消磨他们的意志。根据相关心理研究,长期处于这种负面情绪和挫折环境中,容易让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心理,即认为自身努力无法改变现状,进而放弃尝试,选择消极应对。比如,一些学生在参加社团竞选、班级干部竞选时多次失败,在与同学相处中又频繁发生矛盾,这些经历不断累积,最终导致他们对校园生活失去热情,以 “躺平” 和 “消失” 来逃避现实。
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样深远。当下,网络文化盛行,其中一些消极的 “丧文化”“躺平文化” 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部分学生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将 “躺平” 视为一种时尚和对现实的反抗,认为不努力、不追求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此外,社会上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难、学历贬值的言论,也让学生们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觉得即使现在努力学习,将来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从而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多方合力的破局之策
学校在解决这一问题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要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发展需求,合理调整课程难度和进度,避免课程设置过于繁重或难度过高,让学生能够逐步适应大学学习节奏。同时,创新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健康课程的课时,丰富课程内容,不仅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更要教授学生应对挫折、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营造关注心理健康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主动寻求帮助。
家庭的支持也至关重要。家长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关注他们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理解和鼓励。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长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让孩子在家庭氛围中受到正面影响。
对于学生自身而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学会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当在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难时,不要逃避,而是要勇敢地寻求解决办法。积极参与校园活动,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提升综合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例如,可以参加一些学科竞赛、社团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高校里 “躺平” 与 “消失的大学生” 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学生个人成长和学校发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只有通过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从学业、心理、价值观等多方面入手,才能帮助这些学生摆脱困境,重新找回青春的活力与奋斗的热情,在大学这个人生的重要阶段实现自我成长,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创作挑战赛八期##第30个世界读书日#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