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8小时前
#创作挑战赛八期#晚自习下课铃响,同学们纷纷掏出手机刷短视频、玩游戏,班主任在班会上痛心疾首:“手机就是学习的绊脚石!” 可谁也没想到,曾因沉迷手机被请家长的陈宇,竟靠着 “游戏化学习” 逆袭成为年级第一。正如教育学家杜威所言:“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即生活本身。” 当学习巧妙融入游戏的乐趣与机制,手机不再是阻碍,反而成为进步的阶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在陈宇的学习历程中得到了完美诠释。他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闯关游戏,把每个学科当作不同的 “副本”。在背诵英语单词时,他模仿热门手游的 “抽卡” 机制,制作单词卡片,背熟一组单词就能 “抽取” 虚拟奖励;学习数学公式时,他把解题过程设计成 “打怪升级”,每攻克一道难题,就像打败一个 BOSS,获得经验值和装备奖励。这种充满趣味的学习方式,让他对知识的渴望如同游戏玩家对下一关的期待,停不下来。“游戏最大的魅力在于即时反馈,而学习也需要这种成就感。” 陈宇说,就像作家斯蒂芬・金坚持每天写作并设定小目标,完成后获得的满足感能推动他不断前进,游戏化学习同样用即时奖励激发着他的学习动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陈宇深谙此道,他利用手机上的各类学习 APP,将游戏元素与学习深度融合。他在背古诗词时,使用带有 “对战” 功能的软件,与线上玩家比拼诗词储备量;学习地理时,借助 AR 地图软件,仿佛置身世界各地,“解锁” 不同的地形地貌和人文景观。这些工具就像魔法师的魔杖,将书本上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冒险。他还创建了自己的 “学习成就系统”,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在手机备忘录里记录下来,积累一定成就点数后,便奖励自己玩半小时真正的游戏。“这不是放纵,而是激励。” 陈宇引用哲学家尼采的话,“如果你想走到高处,就要使用自己的两条腿!” 他的 “游戏化学习”,正是用自律和智慧,让娱乐成为学习的助力。
“独行快,众行远。” 陈宇没有独享 “游戏化学习” 的秘诀,而是组建了班级 “学习联盟”。他们仿照游戏公会的模式,制定了详细的规则:成员们每天在群里打卡学习任务,完成后可获得虚拟积分;每周组织一次 “知识竞赛”,优胜者能得到 “学霸徽章”;遇到难题时,大家在群里讨论,如同游戏里组队攻克副本。这种团队协作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还让班级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就像教育家陶行知所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在相互交流和竞争中,同学们共同进步,原本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一场充满挑战与乐趣的集体冒险。
“真正的高手,能把生活过成游戏。” 这句话在陈宇身上得到了验证。他将游戏中的策略思维运用到学习规划中,制定了详细的 “升级路线图”。每天的学习任务如同游戏里的日常任务,周末的复习总结则是 “周常副本”。他还会根据考试安排,设定阶段性的 “BOSS 战” 目标,提前制定攻略,有针对性地复习。这种有条不紊的学习节奏,让他在面对考试时胸有成竹。“游戏教会我,没有打不过的关卡,只有不够强的实力。” 陈宇说,通过不断调整学习方法,积累知识经验,他终于从 “青铜” 逆袭成了 “王者”。
当陈宇站在领奖台上,捧着年级第一的奖状,他的故事颠覆了人们对手机和学习的固有认知。“游戏化学习” 不是沉迷娱乐的借口,而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它将游戏的趣味性、挑战性和激励机制融入学习,让知识的获取变得轻松而高效。正如诗人艾略特所说:“我们探索的终点,将是我们出发时的起点,并第一次真正认识它。” 陈宇的逆袭,让我们看到:只要善于利用工具,转换思维,即便是看似与学习对立的手机和游戏,也能成为进步的强大助力,引领我们在知识的世界里一路 “开挂”,勇攀高峰。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