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客户端4小时前
4月28日,“抖音集团”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抖音新规治理“恶意营销号”,新增健康分机制长效管理。
全文如下:
抖音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积极、多元、友善的平台,帮助用户记录和分享美好生活。但少数账号尤其是“恶意营销号”,试图通过低质、工业化内容创作和黑灰产团伙行为等在平台恶意博取流量,以流量变现为唯一目的、将内容视为获取流量工具。
这类账号不以真诚分享和内容创作为目标,为快速博取流量,滋生了虚假不实、不当蹭热、违规引流营销甚至黑产诈骗、违法犯罪等各类问题,危害网民合法权益,破坏行业发展,扰乱社会秩序,影响恶劣。
此前,针对“恶意营销号”,抖音进行了持续处置并揭露了其“工业化生产和批量发布内容”的具体环节与整体链条。
平台进一步发现,“恶意营销号”大多具有以下十类特征行径,并以此侵犯创作者和用户权益,破坏平台生态。
01
频繁发布抄袭搬运内容
一些“恶意营销号”为了快速窃取流量和涨粉,采取搬运手段,未经授权抄袭他人创作的作品,或简单裁剪拼接、未经创作加工直接使用,或掐头去尾、替换文案、伪装成“原创” 内容发布。上述账号甚至刻意挑选低俗擦边、隐晦色情或猎奇的影视片段,以频繁抄袭搬运等工业化、低成本方式,窃取他人作品违规获得流量。
02
工业化生产和批量发布同质化内容
“三句话,让男人为我花了18万”“刚办完离婚,老公说出隐情”“神医作出了违背祖宗的决定”——有的“恶意营销号”通过预设模板、套路化的文案脚本,批量、工业化炮制各类主题、文案、画面、情节高度相似的同质化视频内容,或利用人工智能软件批量生产低质内容,意图不当攫取流量,导致大量重复、低质甚至虚假的内容散播,滋生虚假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03
开设矩阵账号违规获利
有的“恶意营销号”通过开设并运营多个账号,形成“矩阵”,以实现更低成本的流量获取。矩阵号会在多个账号上同时推送相同或类似的信息,例如“月入百万”“一夜暴富”“赚钱秘籍”“金钱密码”“财富指南”等引发关注,随后“大小号”相互引流,制造虚假热度,也挤压了优质内容创作者的生存空间,危害内容生态健康发展。
04
引流“收徒”,兜售虚假“运营技巧”
“如何‘蹭热点’‘上热门’”“如何掌握低成本流量密码快速起号”“如何打造悲惨人设”“如何虚构苦情戏”“如何卖惨营销”——有“恶意营销号”通过批量炮制传授虚假不实、甚至违法违规的“运营秘籍”“涨粉技巧”等所谓“教材”或“课程”,诱导用户采用搬运抄袭、重复发布、自我包装作秀等违规手段来收割流量,用户如轻信此类“教程”,为其付费,将会上当受骗、蒙受经济损失。
也有“营销号”通过内容、评论、账号昵称等发布“收徒”“招人”等信息引流,以吸引更多创作者参与批量工业化制作低质量内容,破坏平台内容生态。
05
黑灰产团伙违法犯罪
黑灰产团伙有组织地窃取或“群控”批量账号,借助各类黑灰产软件模拟真实用户;或集中组织、教授真实用户集中发布低质量、内容雷同或相似的视频或评论,组建网络“水军”,非法博取流量;或高频重复灌入低质内容,通过异常投稿行为意图获得流量回报;或利用各类技术试图绕过平台审核机制,意图违规获得流量;或蓄意诱导用户前往第三方平台,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甚至实施诈骗。这类行为已经涉及违法犯罪。
06
非法买卖账号
一些团伙批量注册、购置、租赁账号,并通过集体生产发布“恶意虚假摆拍”“违背公序良俗”等内容,在短时间内为账号吸引大量粉丝,之后通过账号买卖交易变现,扰乱抖音内容生态。非法买卖账号的行为涉嫌侵害公民个人信息,也容易引发信息网络犯罪。抖音严禁账号买卖行为,明确要求不得转让、出租或售卖账号。一旦发现账号存在非法买卖行为,为保障账号安全,平台将根据用户协议和平台规则对账号实施短期或无限期封禁。
07
诱骗强迫互动不当获利
有“恶意营销号”通过发布含伪造故事、虚假福利承诺、误导性话术或诅咒胁迫信息的内容,如 “互关养号”“点赞领红包”“转发保平安”等,或在内容中伪造点赞、关注等提示框,用户不小心点击就会触发互动行为,以此欺骗、诱导甚至强迫用户对账号及内容进行关注、点赞、收藏和分享,随后以此骗取流量,不当获利。
还有的“营销号”刻意在短视频标题、配文中故意关联低俗、“软色情”字眼或话题,在短视频内容中突出呈现低俗声音、暴露着装、诱惑动作等,刻意制造性暗示、性挑逗氛围诱导用户低俗互动。
08
违法违规导流实施诈骗
有“恶意营销号”通过炮制“揭露行业秘密”“曝光行业内幕”“举报行业骗局”“我被行业封杀”等争议或虚假内容博取关注,在获得流量后,在账号内容、昵称、头像、签名、评论等位置发布各类违规引流信息,误导用户对相关品牌形象、商品质量、服务水平的认知。还有的“营销号”诱导用户脱离平台私下联系,或前往第三方平台实施色情诈骗、无资质医疗问诊等违法行为,可能直接导致用户财产损失或引发人身安全风险,产生社会危害。
09
不当蹭热博取关注
有“恶意营销号”在热点事件中罔顾事实真相和互联网传播秩序,以不当获利为目的,实施蹭炒热度、断章取义等行为,发布蓄意制造冲突、煽动对立引战的内容,如编造、夸大渲染家庭矛盾、职场冲突、暴力事件,制造社会焦虑、网络戾气,挑动群体对立。有的“营销号”为蹭炒热点,以“剪切拼凑”“断章取义”“故意模糊时间地点”“冒用身份”等方式恶意制造不实信息,或利用“换脸”“换声”“P图”等手段编造不实内容,或假借“科普”“解读”名义,“碰瓷”权威、热门机构、知名专家学者,恶意编造、散布涉经济、法律、历史、医学等专业领域虚假信息,引发恐慌,以此博取关注,不当获利。
10
虚假人设不当获利
为博取流量,一些“恶意营销号”不惜虚构伪造各类人设,包括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或其他方法,工业化炮制所谓“大师”“专家”“教师”“医师”“军人”等权威身份或职业,编造“社会名流”“成功人士”等虚假人设和情节,虚夸“爽剧”经历,收割流量牟取利益。
也有“恶意营销号”打造悲惨人设,假冒新就业群体身份,利用公众善意卖惨营销虚构“苦情”戏;或打着“助农”“扶贫”名义,编造悲情剧本引流敛财。
还有“营销号”利用“情感交流”“国学文化”“中医养生”“快速致富”作为噱头,通过发布不实信息、营造行业恐慌、虚假测评等方式骗取老年人等特定群体信任后,违规涨粉并售卖相关商品与服务,危害社会。
为了更好治理上述“恶意营销号”及其行为,营造公平、多元和优质的平台生态,近日,抖音更新并发布了新版《“恶意营销号”治理规范》。新版《“恶意营销号”治理规范》明确,账号不得通过“频繁发布抄袭搬运内容”“工业化生产和批量发布同质化内容”等方式骗取流量后不当获利,平台也将通过“内容处置”“账号处置”“法律追责”三个层面系统对其进行处置。
同时,平台将推出账号“健康分”评估机制,通过健康分值衡量账号内容的健康情况,并根据分值对违规账号采取阶梯管理措施。账号健康分具体管理规则如下:
上述《“恶意营销号”治理规范》已经开始试运行,可前往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查看规范全文。如广大创作者和用户有任何问题,欢迎拨打平台客服热线95152咨询。
2025年1月,抖音发布《建立安全与信任中心,推进算法和平台治理透明化》的公告,承诺加大对“恶意营销号”的处置力度。此次,平台又更新并发布《“恶意营销号”治理规范》,对其进一步加强治理。
平台希望通过上述措施和规则,不断鼓励平台原创优质创作者与内容,打击治理“恶意营销号”,倡导优质创作者发挥正向积极的示范作用,引导更多创作者共同真诚、高质量创作,打造更加安全、优质和多元的内容生态。
来源:抖音集团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