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客户端3小时前
4月26日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田志刚介绍,生物医药创新融合发展,是21世纪全球科技城创新与产业创新中的一个重点,竞争激烈。
数据显示,2010年到2022年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增长2.6倍,2022年超过了3000亿美元。近25年来,美国FDA(美国药监局)批准上市的生物药占比大幅提升。在诺贝尔奖中,促进免疫细胞抗癌功能的抗体药物在2018年获得诺奖,成为肿瘤治疗的里程碑。历史上,早在1901年,首次生理学与医学诺奖就授予了血清疗法,之后9次共13位科学家在抗体领域获得诺奖。
目前,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基本上要经过三步:散点式基础科研,由大学及科研机构研究发现靶点;由初创公司主导技术创新,开展临床概念初步验证,聚焦技术突破;由药企开展临床概念确定性验证,由产业创新引导全方位技术突破。
在我国,肿瘤等疾病免疫治疗疗效长期以阿里亟待突破,核心靶点和技术“受制于人”。“近一年中国医药创新异军突起。”田志刚在现场介绍,中国在异体CAR-T细胞治疗自身免疫病取得突破,成为全球细胞治疗的历史性事件(Nature、Science、Cell三大顶刊均列为2024年度十大进展)。诺奖神药PD-1抗体药被我国双靶点(PD-1/VEGF)抗体药物III期临床所“击败”,将改变PD-1抗体的市场格局。全球跨国大药企引进的生物药中1/3来自中国大陆,授权收益已经大于医药融资总额。全球末期临床试验、申请+批准上市的生物药50%来自中国大陆。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由田志刚院士带领的团队,在NK细胞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据介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正在推动相关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建设NK细胞免疫治疗领域国际顶级研究机构,建设“基础理论-核心技术-临床研究”全链条免疫治疗平台,创新免疫治疗微环境障碍形成理论,建立人工智能和工程化理念驱动的免疫药物设计新范式,产生一批创新药物,形成免疫治疗“中国方案”,大幅提升国人高发癌种的免疫治疗效果。目前,由恩凯赛药与天港医诺共同创立的世界级NK细胞药物公司落地在合肥研发,4年时间已获得5个中美双批临床试验批文,推动我国创新药尤其是靶向治疗药物研发开始步入全球领先行列。(科创融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郜征)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