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闻客户端5小时前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姬娜)4月29日上午,西安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一场特殊的生日会正在举行。29岁的王先生躺在采集床上,仪器缓缓分离出他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这些“生命的种子”将为千里之外的一位白血病患者带去重生希望……
成人礼的延续 从承诺到兑现
母亲李女士从志愿者手中接过蛋糕,给儿子喂了一口说:“今天29日,是你29岁的生日,也是别人的‘新生日’。”在西安从事设计师工作的王先生笑道:“赶巧了!”旁边,21岁的大学生小詹将一束鲜花放在床头。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屋内弥漫着蛋糕的甜香和淡淡的消毒水味,这是王先生此生最特别的生日礼物。
11年前,刚满18岁的他在河北老家用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方式完成了成人礼。母亲李女士是见证者,也是引路人。18年来,她累计献血超过130次,献血总量46200毫升,献血金奖成了最好的言传身教。
“当年他跟我说,‘妈妈,我也要救人’。没想到,11年后,配型成功了。”李女士边说边翻出她当年分享在朋友圈里的文字和照片,记者看到上面写着,“这是18岁的儿子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爱心志愿者”。
“现在挺正常,没有特别的疼痛感。25日开始每天打动员剂,身体多少有一些反应,但这些反应是可以忍受的,能挽回一条生命,值得!”采集过程中,王先生笑着描述这几天的感受,现代医疗技术早已颠覆了“抽骨髓”的陈旧认知,通过外周血采集,捐献者像献血一样接受四五小时的细胞分离即可。
“00后”爱心接力 希望更多人助力
同一病房的另一位捐献者是大三学生小詹。两年前,小詹在西安工业大学献血时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今年2月,他接到西安市红十字会打来的配型成功电话。小詹坦言:“出于担心,我进行了多方了解,最终科学战胜恐惧,我决定要尽力去帮助别人。”4月30日,他也将躺上采集床为生命接力,父母从云南老家赶来陪他。
陕西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主任何洁说,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性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截至4月29日,陕西省14.4万名入库志愿者中仅有313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希望这两次捐献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既不影响自身健康,又能够去救别人,也希望更多人点亮生命之光。
经过4个小时的外周血循环采集,采集袋渐渐充盈,医护人员向王先生报出数字:“270毫升,够救治患者了。”
母亲李女士突然红了眼眶——11年前那个在献血车上签字的少年,如今用29岁的生日完成了这场生命的接力!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