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4小时前
新华社酒泉4月29日电 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圆满完成神舟十九号搜救回收任务”——新华社记者专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毛永军
新华社记者李国利、刘艺、黄一宸
原定4月29日返回东风着陆场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推迟归期,原因为何?对搜救回收任务有什么影响?东风着陆场是否留有预案、准备万全?
4月29日,新华社记者专访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毛永军。他表示,东风着陆场已经进行了多次空地协同和全系统综合演练,当前着陆场各参试系统及人员装备均处于良好状态,有信心也有能力坚决完成好神舟十九号搜救回收任务。
“本次搜救回收任务推迟主要因为气象条件不满足飞船系统返回的工作要求,须等天气好转后,再重新组织实施本次任务。”毛永军介绍,与发射任务一样,搜救回收任务同样由各参试系统组成,执行任务必须满足各参试系统的最低条件。
春季,东风着陆场天气情况复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部门测定,原定神舟十九号返回时段返回区实况风速为每秒13至16米,阵风达到每秒18米,并伴有短时沙尘暴。而大风和扬沙对飞船返回控制的精准度影响较大。
“飞船返回过程中受升力控制,如果风特别大,会对飞船的姿态控制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也会影响到落点的精度。”毛永军说,“大风对搜救影响也比较大。空中分队直升机起降有风速限制。地面分队的现场处置工作,也可能受大风扬沙天气影响,无法正常进行。”
目前,根据任务总指挥部对神舟十九号返回窗口、区域的调整,东风着陆场做好了万全准备,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和飞船顺利返回。
毛永军介绍,从任务总体规划来看,东风着陆场被弱水河分为东、西两区,总面积达1.3万多平方公里,无论飞船落在哪个区,都是正常返回东风着陆场。历次任务中,他们把着陆场划分为小网格,针对返回舱落在不同地域,进行过多次桌面推演和综合演练。
据了解,东风着陆场东区中部以软戈壁地形为主,与西区硬戈壁地形有较大差别。毛永军说,如果返回舱落点附近土质较为松软,直升机降落就需在附近选择土质较硬的落点,处置队员和医监医保人员要在直升机降落后,迅速抵达返回舱落点。
“同时,软戈壁地形对地面车辆通行造成一定障碍。一般情况下,搜救车辆到达返回现场的时间在30分钟左右,但这次任务,如果返回舱降落在东区中部,我们将在工程总体规定的2.5小时内抵达现场。”毛永军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圆满完成神舟十九号搜救回收任务。”
2016年6月26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升空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2020年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2021年9月17日,东风着陆场首次执行载人飞船搜索回收任务,迎接神舟十二号凯旋。
从神舟十二号到神舟十八号,东风着陆场已顺利迎接21人次航天员返回地球家园。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