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4小时前
#最美通缉犯直播带货被封禁##顶端首届AI创作大赛#
近日,曾因参与酒托诈骗被通缉的“最美通缉犯”卿晨璟靓出狱后当主播引发广泛关注,随后其账号因违反社区公约被封禁。这一事件犹如投入舆论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也让“刑满释放人员能否以犯罪经历博眼球”的讨论甚嚣尘上。
2018年,卿晨璟靓因高颜值通缉照意外走红网络,被冠上“最美通缉犯”名号。谁能想到,六年后她刑满释放,竟试图以“犯罪经历”为噱头转型当网红。她用通缉令照片作头像,直播揭秘酒托骗局与监狱生活,“大牢出来的女人”“最美酒托”等直播主题屡登平台热榜,短时间内涨粉8000多 。
不可否认,刑满释放人员依法享有劳动权,选择主播职业本身属于正常就业选择,社会不应剥夺其正当谋生权利。直播等新兴职业,也确实为许多因学历低、技能缺失而就业困难的刑满释放人员提供了融入社会的可能。部分刑满释放人员通过合法直播分享励志故事、传授手艺,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传递正能量,这类探索值得包容与支持。
但卿晨璟靓的直播行径却变了味,她将违法犯罪经历包装成“流量密码”,自我标榜“最美通缉犯”,用“卡灯牌进粉丝群听故事”的话术,挑逗公众猎奇心理,甚至传递出“犯罪能成名获利”的错误导向。这种行为违背“劳动光荣”价值准则,更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当诈骗案受害者看到加害者在镜头前靠消费罪行牟利,心中该是何等愤懑与不甘?
利用“刑满释放”标签吸引眼球的现象并非个例,已形成一条扭曲的“流量赛道”。某些人妄图将犯罪史转化为“独特人设”,利用公众对“浪子回头”的宽容吸粉牟利。若这种逻辑被默许,无疑是在变相鼓励“黑红路线”,动摇社会对法治的信仰。
2023年,相关部门就开展专项行动整治此类不良“网红”问题。此次抖音封禁账号,再次释放出强烈信号:犯罪经历绝不能成为牟利工具。治理这类乱象,需要平台建立严格审核机制,对消费犯罪的账号及时阻断流量;监管部门完善法规,明确“利用违法经历炒作”法律边界;公众也要自觉抵制“黑红”内容,让畸形流量失去生存土壤。
法律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不是为了让某些人二次消费罪恶,而是希望其以诚实劳动重塑人生。我们期待网络空间成为传播正能量的平台,而非充斥着消费犯罪、挑战公序良俗的“流量闹剧”场 。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