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3小时前
什么样的冲动,会让一位 71 岁的古稀老人,决定自驾独行,重走高原路?
北京电视台退休记者闫敏正在做着出发前的各种准备工作。他计划在 5 月 1 日出发,沿着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走一圈,去寻找二三十年前在高原采访和拍摄中结识的人。
据闫敏讲,他是在 1987 年第一次踏上高原,当年他去参加轰动全国的一个黄河漂流活动。那次行程途经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最后到达青藏高原。 目睹了黄河源头巴彦克拉山的雄伟壮阔,让他眼界大开。蔚蓝的天空,辽阔的大地,纯净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水,以及淳朴善良又神秘陌生的藏民,都深深地吸引着他的心。从此,闫敏与高原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4 年,北京电视台为报道科学家徐凤翔和文学家黄宗英一起考察雅鲁藏布江生态的事迹,组成了《森林女神》摄制组,派出 6 名记者驾车经川藏公路进入藏东林区追踪采访。总领队就是闫敏。6 名记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 22 岁,最大的是 40 岁的闫敏。面对即将前往的西藏,年轻人担心着高原的寒冷和缺氧能否适应,而时值中年的闫敏却感到莫名的激动和兴奋。
多年后,他们对这次西藏行的评价是:过了一次鬼门关。在高原行驶中,闫敏乘坐的车子左前轮突然脱落,车子冲到距离悬崖只有不足两公尺的地方停住。闫敏下车观察,后背不禁发麻,悬崖足有 50 公尺深,飞掉的车轮早已不知去向。
1995 年,闫敏第三次带队赴拉萨采访北京援藏干部。1996 年, 又应邀参加中华记协组织的“重走孔繁森之路 ”记者团,奔赴被称作“地球第三极 ”的西藏阿里高原,寻找孔繁森的足迹。2000 年, 他又应邀担任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格萨尔》摄制组制片主任,带领摄制组历时 6 个月,走遍了藏区几乎很少有外人涉足的地方。
高原已经成为闫敏生命中解不开的情结。2024 年,他集合了自己的高原经历,撰写了个人传记《打铁还需自身硬》。书中回顾了他从 16 岁当锻工开始,如何成为一名北京电视台新闻记者,并多次上高原拍摄采访的经历和感受。书中记录了他在高原工作期间,很多令他刻骨铭心的人和事。
“那些因为工作需要,也因为缘分而相识的人被记录在书里,也在我的心里不断地涌动。二三十年过去了,他们的形象不但没有慢慢淡去,相反却在我的心里越来越清晰深刻。他们最小的也该有 40 岁多了,最大的已经仙逝了,大多数要么已经退休,要么也离退休不远了。我多想再去看看他们,采访他们,了解他们这几十年来的成长变化。他们的小学校已不是陈旧的房屋了吧?徐凤翔的小木屋已经变成大楼了吧?他们都已经成家立业为人父母了吧?公路养护队的设备和宿舍也改善了吧?达那寺救过我的年轻喇嘛还在做酥油花吗?那里的村庄,那里的山水......还有......还有...... ”。
出发前,闫敏接受了自媒体栏目《奇人奇事—游历访谈》记者的专访,讲述了他写这本自传的初衷和自驾高原的动念。闫敏为此行西藏定了一个主题—“重走高原路寻找书中人 ”。《奇人奇事—游历 访谈》栏目将跟进闫敏的西藏行程,并不定期制作成视频,跟大家分享闫敏在西藏寻访故人的奇遇和经历。
我们期待着闫敏在路上不断传来好消息。祝他一路平安顺利!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