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9小时前
#创作挑战赛八期#
在对乔木这个词的使用上,我一直是很谨慎的,很少触及。其中的原因,我也说不清楚,大概是觉得一株乔木长大成材太不容易了,我不能轻易地去对它评头论足。这对于学园艺的我来说,不算是奇怪的事,因为我更清楚在园林中一株乔木的意义所在。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见一些自己喜欢的乔木,有的是在旅途中遇见的,一见倾心;有的是在故园,朝夕相伴久了,永难相忘,这些情感很奇怪,也很复杂。我在想,人与乔木之间,真的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吗?仔细想想,又理不出个头绪来。可我依然固执地觉得,生长在故园的每一株乔木,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才有一种庄重、严肃的意味在。
读《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乔木与世臣,孰轻孰重,还真的不好判断,但用人的取舍之道与一株乔木的成长当然不可同日而语,我倒更喜欢那些自然而生的乔木,经历风霜雪雨,依然屹立故国。其实,在对故国的思念里,除了乔木,还剩下多少可以可资深究的东西,还真的不好说。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他们的一生都不会经历朝代的更迭,也就不会有所谓的故国之痛与思了。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迫于生计,可能会一生漂泊,在外久了,难免会生故园之思,虽然我不曾远离故乡,但我仍愿意将这句话改成:"所谓故园,非谓有故人旧事之谓也,有乔木之谓也。"故园,对于我们来说,除了故人旧事,承载记忆的、更为可靠的,也许还有乔木。
喜欢废名,除了文字之外,可能跟他喜欢故园乔木,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在废名的书中读到,有一次,废名去访俞平伯,两人闲谈,俞平伯指着庭院中一棵古槐对废名说"这棵槐树比这房子的年纪大。"废名看着那株古槐,树虽老而生意不止。虽然只是俞平伯的一时即兴之言,却给废名带来了分外的欣喜。废名是爱故园乔木的,不只是面前的古槐,从故乡黄梅城外的桥边到花红山,那些乔木给了他和小说《桥》中的程小林太多的灵感和欢喜。
废名对故园的乔木,一直是念念不忘的。痴迷执着的废名在离开故乡后,长久眷念着湖北黄梅县后山铺的大樟树。当逃难中的他得知,那株曾给幼年的他以莫大安慰的大樟树被人砍掉变卖以后,他感觉自己仿佛失掉了一种坚实的依靠,从而对同为冯氏族人的伐树者产生了极大的厌恶。废名的故园乔木之情,可谓深矣,因爱而生恨意,当在情理之中。
废名是特别羡慕陶渊明的,他对陶渊明"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的潇洒,极为仰慕,也曾学陶渊明的样子,一个人到北平香山甘露寺的古松下,独坐冥想。那株大松树,留在了战时废名对和平年代京师生活的怀念里。"可爱春在一古树,相喜年来寸心知",这是废名赠师兄诗中的句子。古木逢春是一种欣喜,欣喜生命的珍贵;生意盎然则是一种报答,报答自然的恩赐。如此乔木,不只是故园之思了,也许还有故国之痛在其中。
北京,不是鲁迅先生的故园,但他笔下的乔木,读后会让人感觉沉重一些。他在《秋夜》一文的开头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样的话,读来,总让人心生感慨,两株相同而又独立的树,相守相望,但却不能相依相靠,是冷漠,还是一种无奈的隔膜,这样的语句只能让人体会到一种更加复杂的心情。故园,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有时候,大概只能是寄托感伤情怀的一种寄托。
故园渐远,乔木依旧。所谓故园,能频频入梦的,除了故人旧事外,大概还有那些故园乔木。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